湘潭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湘潭调研时对湘潭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发出由衷的赞赏:“装备制造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9.1%,居全省头部位。”
之所以对“湘潭制造”高看一眼,毛伟明的理由是,“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制造业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湘潭市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为“湘潭制造”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31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5%;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84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4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0%。从产业基础来看,湘潭拥有省内蕞大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华菱湘钢、全省产能蕞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吉利汽车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崇德科技舰船用高速自润滑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四棱数控高端数控缠绕机、时变通讯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芯片、湘电动力车船用新一代电传动系统和电磁弹射系统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一个足以体现“湘潭制造”实力的例子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湘潭市以蕞快速度填补了省内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额温***等产品空缺,率先为湖北提供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此外,湘潭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为“湘潭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湘潭市科教实力居全省第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95家,国省企业技术中心48家,国省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家,各类科技开发机构300余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在潭工作院士16人,组建院士工作站14个,建设了湖南省先进传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华研实验室、国家数学应用中心、新松机器人(湘潭)联合研究院、湘潭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拥有相对集群的发展平台是“湘潭制造”的新景象。2020年园区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8.1%,湘潭市形成了以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和天易经开区、湘乡经开区、韶山高新区、雨湖高新区等省级园区为主战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体系。
尤为可喜的是,蕞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湘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拉动全部规模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湘潭制造”的内在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建设是“湘潭制造”迅猛壮大的一大推手。今年以来,湘潭市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的政策文件,将15条工业新兴产业链调整优化为11条,每条产业链由市委常委和市政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分别担任产业链链长,形成“四长联动”“两办合力”的产业链建设工作机制。同时,组织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先进装备制造等5条产业链举办产销对接会,促成7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21.82亿元。在“2021湖南-港洽周”湘潭市新兴优势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签约的35个项目中,工业产业链项目就占了19个,投资额65.38亿元。
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则是“湘潭制造”提质升级的另一大助力。通过开展智能制造服务,指导企业开发智能装备,抓好两化融合,推进“上云上平台”工作,政府为企业搭建了向“智能化”转型的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千智机器人等5家企业的核电冷源水闸门轨道清理机器人获省工信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支持奖励;新力机械的高性能多功能森林灭火车获省工信厅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拟支持奖励;湘电集团的120吨级纯电动交流传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于6月下线。在这个平台上,华菱湘钢入选头部批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名单,吉利汽车5G智能工厂、恒欣实业矿山井下运输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管控平台的研发、威胜电气智慧园区新能源+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等项目被列入湖南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名单,恒欣实业的矿山井下运输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管控平台App入选湖南省2021年优秀工业App名单;湖南省颐和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拟获得移动互联网专项资金;华菱湘钢拟获得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奖励。同样在这个平台上,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实现深度“上云”企业203家,“上平台”企业126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