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看湘潭经开区和他的台湾朋友们
8月15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湘潭产业园融合发展推介会举行,湘潭经开区机械设备智能制造、低碳数智能源设施建设、湘潭综保区保税维修等9个项目成功签约。
8月16日,上海冠龙阀门及环保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在湘潭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第三个生产基地、在华中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投资规模蕞大、自动化程度蕞高的生产基地。
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是湘潭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日来,湘潭经开区与台湾经济合作交流不断,不仅全力打造集生产、研发、服务为一体的“一核三区一中心”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湘潭产业园,还在具体项目上有了实质性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湘台两地双向奔赴、实现共赢的有力见证。
“湘潭与宝岛台湾的历史渊源深厚,现实联系紧密。湘潭经开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更是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湘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两地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近二十年前。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九华设立“湘潭台湾工业园”。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九华设立省级台商投资区。2021年5月,经相关部门正式批复,同意在湘潭经开区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湘潭产业园,功能定位为以智能制造集聚集群发展区和现代医疗器械集群发展区为主的台资企业集中区。
目前,湘潭经开区拥有主要台资及台资背景企业8家,主要分布在机械部件加工、精密仪器制造、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已累计完成产值约3.79亿元。
此次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湘潭产业园融合发展推介会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湘潭、台湾两地在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让两岸交流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发展目标上,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湘潭产业园计划到2025年,新增台商投资5亿美元,台资企业总数达到20家,台湾前百大企业入驻产业园达3家以上;到2030年,新增台商投资20亿美元,引进台资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台湾前百大企业入驻产业园达10家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为实现发展目标任务,湘潭经开区在产业布局和目标导向上侧重明显。具体而言就是重点围绕“两主一特”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集生产、研发、服务为一体的“一核三区一中心”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湘潭产业园。
其中,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海峡两岸合作区湘潭产业园核心区,其创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将为来潭的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学习、创业辅导、注册服务、商务办公、政策培训、管理顾问、技术支持、创投融资、市场咨询等一体化服务。
“三区”分别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区、现代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区、产贸融合发展区,分别围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重点引进价值链两端产业,突出高端化、聚集化、特色化。
“一中心”即潭台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依托湘江科学城、湘潭大学城,全力引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孵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湘潭经开区还从经贸合作、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居住生活4个方面配套制定了《湘潭经开区关于促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湘潭产业园经贸合作的若干政策》,为台胞台企在湘潭发展保驾护航。
其中重点针对台胞台企开通了全程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一门式”服务,创新打造台胞台企政务服务系列套餐、设立台胞台企服务窗口、推行重点台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等有力举措。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