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工业园区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世界工业园区的普遍发展始于上世纪中叶,大部分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都有过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历程。可以说,园区经济这种超越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限制的特殊的经济空间形态,在集聚要素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出效益、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等方面正显现出越来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经济“马赛克”版图上蕞耀眼的光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是工业园区发展得好的地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是园区经济种类和数量蕞多的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为承担重组和提升地方工业发展功能的工业园区,在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在工业园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又时刻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和影响着工业园区发展。因此,如何在今后的工业园区建设中走一条科学的、高效能的路子,如何将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行为规范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已是一个迫切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成功工业园区的政府行为模式;同时总结探讨湘潭市工业园区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深层次剖析,通过对比中外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湘潭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关键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力求对湘潭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指导性作用。
王恭伟;;盘活国有资产 创建大项目工业园区[J];当代江西;2009年05期
;扬帆远航风正劲——赣州香港工业园建设一瞥[J];当代江西;2010年08期
陆冬英;苏伟;;入室盗窃犯罪的打防对策研究——以苏州市工业园区入室盗窃为切入点[J];学理论;2010年25期
杨桃源,韩冰洁,唐敏,王均宇;逾越“红线”的两大隐患[J];瞭望;2003年31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意见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12期
宋延亮;;试论珠海园区经济的有序发展[J];######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张健全;明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滦南[J];民主与法制;2007年14期
;“中国电信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和谐工业园区征文评选结果揭晓[J];中国工运;2007年12期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J];金华政报;2009年03期
本刊记者;;走进建桥工业园——访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J];重庆行政;2009年02期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J];金华政报;2010年03期
梁文荣;;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专题调研[J];新重庆;2007年03期
唐永明;黄前生;龙拥军;文叶飞;罗翔;蔡大常;;突破城镇建设“难”与“易”的松桃路径[J];当代贵州;2011年02期
何思鸣;;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博罗冠业”落地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纪实[J];当代贵州;2011年14期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7期
李巨川;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心系苏州工业园区[J];华人时刊;1997年15期
;零部件工业园区还需要聚集效应[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王登嵘;丁镇琴;;基于管治理念的区域整合新手段:跨行政边界工业园区[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李春莲;;关于对南昌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张岩;李波;;生态工业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白文娟;刘凤;姚立英;;工业园能源利用“低碳”发展途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头部卷)[C];2010年
王之佐;;工业园区在格尔木工业化进程中要有新作为[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台文献;何艳;;关于我国工业园区集约型发展问题的探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陈荣国;;承接产业转移是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的职责所在[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施敏;;贵阳市“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发展条件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钟敏;董志芬;晏司;晏丹;;论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喻春光;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形成机理与战略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杨耀东;工业园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李培文;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路琨;面向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周晓琴;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代方;基于环境生态学理念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王少华;基于网络的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3年
余水情;工业园区企业业态集聚化较离散化优势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刘广明;西部欠发达地区基于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杨卫国;湘潭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王红;化工工业园规划中产业链构建、评价的实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张立军;地方政府竞相兴办工业园区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开庆 存民 汉江;耀州区孙塬建材工业园区初具规模[N];铜川日报;2006年
记者 王强;园区工业产业集群效应初现[N];吐鲁番报(汉);2008年
记者 王志庆;我州引资二十多亿元在海晏建工业园区[N];祁连山报;2008年
记者 胡晓涛;毕节地区党政代表团参观考察重庆化工工业园区[N];毕节日报;2008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