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18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重点发布项目(连载二十七)
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湘潭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工作方案》(潭办发〔2017〕32号),并成立了湘潭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关于调整市级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市特色小镇办发[2018]1号)文件精神,韶灌水利小镇正式增补为湘潭市十个特色小镇之一。
项目规划范围位于长株潭腹地,距湘潭市区30公里,距韶山15公里,紧邻320国道和沪昆铁路,上瑞高速、新建的湘潭至湘乡G320绕城线及韶乌旅游公路在境内交汇。故居,彭德怀故居等伟人故里分布四周,是湘潭市内联通韶山旅游区、大东山旅游区和水府旅游区的一条串东联西的核心旅游纽带。同时,项目具备水资源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多样,生态环境独特,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等资源条件;并紧邻韶山旅游区,可借助韶山红色教育品牌的辐射作用,以及韶山灌区红色教育资源的特色,依托韶山教育培训的发展前景,借势发展;湘乡市东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布局在项目周边,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项目正在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征集,预计4月份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项目总体规划范围4.78平方公里,涉及湘乡市东郊乡、湘潭县云湖桥镇、韶山市银田镇;其中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由三湘分流区域和芦塘水库周边区域组成;拓展区面积2.78平方公里,以韶山灌区左干渠景观轴连接韶山银河旅游区梨树塘和银田两个片区。打造以“研学教育、生态旅游、运动休闲”为核心的全国首创水利风情小镇和资源整合型全国特色小镇。
主要建设以水利科普、科技展览、研学实践、素质拓展和自然观光、休闲游乐、运动康养、生态度假为主要内容,并辅以民俗体验、农业休闲、生态旅游、艺术交流等多种产品类型的特色产品体系。
该项目能促进区域经济和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拉动周边经济增长,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项目通过土地转让、旅游产品运营、房地产销售等获取经济收益,预计15年运营期收益可达13.8亿元。
项目采取非ppp的整体开发模式,引入有实力的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等作为开发投资主体,实行“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出地、投资主体出钱”的合作开发方式。
长株潭地区现有的知名生态旅游区多以生态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产品匮乏,发展程度较低。长株潭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普遍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建成营业的普遍能级较低,影响力不足。资源生态禀赋较好,适宜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基地缺乏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优势资源,亟待借势发力。
已全面完成滴水洞特色小镇规划红线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旅发集团已与上海景域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上海奇创初步完成了首轮旅游总体策划概念性规划的编制,我市已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策划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项目地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及杨林乡,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小镇核心区约1平方公里。围绕滴水洞特色小镇核心区域,周边打造“研学度假区”、“亲水游憩区”、“森林探索区”、“山地度假区”及“生态保育区”等配套旅游设施项目,共同打造集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美食、森林探索体验、亲水休闲运动、山水研学度假为一体的“滴水洞生态游学小镇”。
经济效益:旅游效益明显,让旅客体验感更强。随着项目建成后,不仅会增加来韶游客量,带动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更会带动当地居民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带动片区经济活力。我国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拉动量保持在297人—706人之间,取中间值蕞低值297人/亿元计算,项目前期投资约10亿元,可提供就业机会约2970个,提高环线及周边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