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板块工业”争奇斗妍
本报8月16日讯(记者 李光华 李军 通讯员 王觉 陈冠军 王惠晶)从湘潭县城易俗河启程,沿107国道由北往南一路前行,直扑眼帘的是一个个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由这些园区构成的10个特色各异的“工业板块”悄然崛起,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2.1亿元,对全县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2%和56.1%。
2005年,湘潭县确立了“1+9”工业发展规划,即把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建成高新产业园;在谭家山、青山桥、花石等9个中心乡镇,依托本地资源和传统加工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2年多来,该县共投入近20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减免收费、全程服务等措施,吸引县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至今年7月底,共引进县外企业100余家、资金42亿余元。近100家散落各地的县内企业,也分别迁入9个工业小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7家。聚集于易俗河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达142家,工业资产近50亿元。
该县实行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补助等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围绕“提质增效、降低能耗、避免污染”进行技术改造。近3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20亿元,引进和转化新技术200余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140余个,完成专利申报400多件。在易俗河经济开发区,食品、机电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先后崛起。在9个工业小区,青山桥的轻化制造业、花石的湘莲加工业、姜畲的玻璃加工业等,已成为扬名三湘的特色产业。这些“工业板块”的发展壮大,让湘潭县10万劳动力得以就地转移,使县财政收入连续3年年递增亿元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