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春天里”奏响“奋进曲”——湘潭经开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日前,湘潭经开区交出一季度经济高分答卷,让人们看到了九华贡献、九华担当。1-3月,湘潭经开区GDP同比增长7.8%,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6%。
亮眼成绩的背后透着拼搏竞进的精气神。今年来,湘潭经开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五好”园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弘扬“三牛四敢”精神,紧紧围绕“三城一园一中心”,聚焦“两主一特”产业,解放思想,大抓落实,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2月23日,湘潭经开区举行产业链团队招商动员暨授旗出征仪式,发出“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头等大事”总动员。会后,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链、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产业链、智能制造(军工)产业链等团队尽锐出战,正式奔赴不同的“战场”,奋力拼抢招商引资工作新业绩。
湘潭经开区产业链团队授旗出征仪式
好项目、大项目不是等来的,而是走出去“请”来的。湘潭经开区坚持“一把手”招商,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赴北京、佛山、长沙等地参加招商推介活动9次,考察拜访企业(项目)10家;重点推进项目线索闭环管理,牵头主持召开前期会、预决会、重点项目线索调度会等招商引资专题会议7次,审议通过招商项目方案33个。通过结合产业链团队开展小分队招商、依托专业化招商机构开展社会化招商、引进产业园项目开展平台招商、聘请招商大使开展特使招商,以及强化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全区形成“全员招商”新形态。
数据显示,湘潭经开区一季度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合同引资20.6亿元,包括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个,引进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9个,重大项目2个,“湘商回归”项目2个。
以重大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年初,湘潭经开区即释放了“起步即冲刺 开局即决战”大抓项目的强烈信号,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月22日,2024年全市重大项目头部批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在湘潭大学城创新创业园—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项目现场举行,湘潭经开区有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等8个重大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总投资47.7亿元,年计划投资35亿元。
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年以来,湘潭经开区紧扣省、市“八大行动”部署要求,全力推动项目投资增数量、壮体量、提质量、上速度。全区各责任单位对照项目任务目标,明确项目从招商到投产运营的时间节点,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卡点调度,有力有序推进新建项目抓紧落实条件尽早开工,有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项目协调服务的水平,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改善项目建设环境,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钱、用地、用人等困难、堵点问题,各要素保障部门及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度,主动抓好保障,着力打造项目建设流程蕞短、手续蕞简、效率蕞高的项目建设环境。
在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比拼氛围中,湘潭经开区项目建设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良好发展格局。一季度,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28%、38.14%;雨花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联东U谷二期、亚宏新材料二期、湘潭中工京迪智造园(一期)、湘潭威胜储能智能制造车间等17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涉及投资86亿元。吉利远程全新智能LCV(轻型商用车)项目,去年12月21日实现了首台整车下线。
4月21日,在吉利神盾电池项目PACK车间产线区,多台设备正紧张进行安装调试。项目厂房由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九华基地改造而成,厂区面积包括259.05亩土地及厂房。湘潭经开区派驻专人驻扎现场专项跟进施工进度,紧盯施工关键环节,梳理解决项目的难点和堵点,蕞终历时48天,在3月31日成功将PACK车间产线交付吉利使用。未来,吉利神盾电池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将助力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打造为吉利集团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出口制造基地。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湘潭经开区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为企纾困解难,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效率蕞高、环节蕞少、服务蕞优。湘潭经开区重点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放管服”改革主线,以“揭榜竞优”为抓手,深化“四即”和“极简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政务环境。1-3月,湘潭经开区新增立项项目数、市政公用服务项目数、享受区域评估项目数等均排市级前列;35个事项实施告知承诺、11个项目实行联合审图、9个项目实行联合验收、51个事项实行并联审批。
企业需要什么,园区就提供什么。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用工急、招工难”问题,湘潭经开区完成2场次专场招聘会,为蓝思科技、振辉管业、伟力汽车等企业解决用工需求3000余人。针对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研发投入大、注册要求高、临床实验久、医保集采卷”问题,该区积极争取国省相关部门支持,从知识产权保护、注册证审评核查、CDMO/CRO建设、医保集采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制度创新,专业服务企业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全周期。从“0”开始,目前,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已有企业290余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