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壶天古镇
相传宋朝历庆年间,湖南湘中地段,有一处依山傍水的坡地,其间有三株斗大的枫树,枝繁叶茂,参天蔽日,人称枫树坳。山坳下一条小溪蜿蜒东去,此处是宝庆(今邵阳)至巴陵(岳阳)必经之地,当地几户人家相中这块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风水宝地,开始小本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客人络绎不绝,饭庄、米店、南杂百货应运而生,至清朝宣统年间改名城江铺,时有店铺200多户,是当时有名的石板商业街。后人根据当地的“壶”形地形,将城江铺改名为壶天。
隐匿在湘乡市壶天镇的蒋氏宗祠,据说是目前为止湘乡保存蕞完好的宗祠,建造于清代咸丰六年的。据蒋氏家谱记载,蒋氏宗祠由蒋泽澐为首倡修。祠堂分为前堂、中堂、后堂三大部分,堂与堂之间青砖铺筑,两旁都有宽敞走廊,里面置有石狮、大钟、大鼓,庄严肃穆。宗祠两旁围墙上面,内外饰有明八仙、暗八仙彩绘,共立柱108个,整座建筑浑然一体,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唐兴桥,是通往窑湾的唯一通道,因毗邻唐兴寺而得名,是湘潭城区现存完好的蕞古老的的石拱桥,生活在此的居民每天都由此进出。该桥始建于清初,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围栏柱头上立有狮、象、鹿等动物石雕,因为这些独特属于唐兴桥的文化印记,才能与那些散落乡间得古桥区别开来。可惜经过岁月的侵蚀,石雕面目越来越模糊...
韶山区境内的云湖河弯多河窄,但到银田却豁然开朗,于是人们在此修建了水运码头,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制造出了性能运载灵活,久负盛名的“云湖驳子”来充当交通工具和运输货物。有了水运,便有了老街码头的繁荣,水路经云湖河(今韶河)-涟水-湘江通湘潭、下长沙,韶山一带的谷米,由码头运往湘潭,又从湘潭运来食盐、布、枯饼,一来一往之下,渐渐地,也带动了银田镇的繁荣。
到了民国时期,以韶河为轴,由张公桥相连,银田镇的四条老街更加是商贾云集,往北走,有老岸、河街、半边街,商贸繁华,饭店旅舍、肉店、酒作坊、红漆铺……皆在此处;往南走则是四亩街,钱庄、杂货行、绸缎庄也是一应俱全,著名的商号有“鸿祥”药店、“明大”南杂百货店就在四亩街。
而后陆运发达、船舶停运后,银田不再有船。昔日的码头失却繁华的风采。如今的码头,也成为了当地居民洗蔬菜、洗衣服的地方。
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山水论》载:即西汉“王莽驻兵之处也。”今垣壁残存。萧祠卧龙,位于老街的涓水河畔。“萧祠”指萧氏宗祠,祠内有一房间,冬暖夏凉,相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1491-1521年)南巡至易俗河时,下榻在此房间内住了一宿,故易俗河又名为“一宿河”。因晚上蚊子叮人,皇帝用御扇一扇,并说:“一扇蚊虫走千里。”是夜果然无蚊子。从此以后,凡来易俗河从政、经商或旅游观光者,必来此祠来,以目睹卧龙之处为快.
来到古镇值得一看的是“麻石路”,“麻石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石路”,它似乎成为了这个沧桑百年老街唯一的见证者,唯一不曾改变过的“老人”。老街分为上正街,正泰坪和曲直街。正泰坪是老街的中心,而曲直街则是靠近涓水河边的街道,两旁是驻立在河里的吊脚楼和沿河的平房,据称当时是商贾云集的聚集地,大家都在这条小街道两旁摆摊卖东西。
白开水加2味中药,健脾又祛湿,逼走多年齿痕舌!
2味中药泡水喝,阴阳双补,让肾更强大
牙膏加花露水,解决了男性朋友的一大烦恼,太厉害了,回家试一试
女人都有一个特别相似的特点,很多男人都不知道。
抓紧把剪刀插进大米,这方法真是太厉害,一年能省好几百,长见识
手上有个“通便穴”,每天起床按压5分钟,帮你排出身体内的宿便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