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杨嘉桥镇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杨嘉桥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和市委深化“六个湘潭”建设的“一六二”工程,紧扣县委、县政府“三提一领”任务目标和对标对表“六大倍增”工作计划,坚持“农业强基、园区提质、产业富民、治理有效”的发展总思路,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更活更富更美的杨嘉桥。
(一)立足创先争优,突出党建领航,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效。一是铸魂赋能,提升基层队伍能力。落实党委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好农村党员政策理论培训,推进示范性乡镇党校建设。二是强筋壮骨,全力强化村级建设。落实好党员网格管理百千万工程,探索集体农场、四站融合、土地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实现抱团发展。三是凝心聚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开展“三帮三兴”“双联五到”“双培双带”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村级一门式服务工作,切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四是激浊扬清,压实意识形态责任。进一步整合镇、村及社会力量,以杨嘉桥之声工作站为主阵地,致力挖掘好人、好事、好做法,以重大典型活动为抓手,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传递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达到激浊扬清的目的。
(二)立足工业兴镇,突出园区提质,让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一是站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上谋划园区发展。继续完善杨河工业园发展规划,全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的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继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围绕已入园企业,深入开展“入规、登高、上市、智造”培育行动,促进杨河工业园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向高端迈进。二是站在切实壮大园区发展实力上开展招商引资。开展产业链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以优惠政策招商等多种形式,推动新一批关联企业加入园区。切实推进株洲汇鑫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的开工建成投产。坚持“以亩均税收论英雄”,把握投资强度150万元每亩以上,税收贡献5万元每亩以上的准入门槛,提升园区发展“值”效,确保园区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三是站在切实解决企业用地不足的现实上做活集体建设用地文章。结合“全国第三次国土现状调查”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积极贡献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原荆州一二砖厂引入重钢别墅构造件企业湖南金洲物流园的基础上,盘活闲置的镇铺子岭砖厂、九江村部分项目“边角余料”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缓解企业用地不足的问题。
(三)立足乡村振兴,突出产业富农,让特色名片更加响亮。一是夯实农业基础,打造示范基地。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切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涟水河至湘江入河口全国幸福河湖样板河建设;打造烈雁金河我镇摩桥到为民桥段河长制样板河。继续推进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壮大粮猪产业。二是孵化农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以金福村牛蛙养殖、新桥村莲藕种植等项目为示范点,积极招商建设有机大棚蔬菜基地、新鲜蔬果采摘基地,适时开展垂钓邀请赛、蔬果采摘节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等产业,推动农业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是推进校地合作,擦亮特色名片。切实加强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支持“羊鹿茶”等优质品牌研发出更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支持华绿公司培育高端大米品牌。四是巩固脱贫成果,助推共同富裕。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做到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
(四)立足生态文明,突出文旅融合,让美丽乡村更加亮眼。一是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发展。以金笔村美丽乡村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项目为样板,重点落实好空心房整治、生活垃圾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禁烧、水域污染的治理。二是以讲好杨嘉桥故事繁荣文旅融合产业。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为目标,对黑山庙宇群、王闿运墓、湘潭大学早期建筑群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发展民宿产业,通过文旅融合引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繁荣发展。三是以落实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搭好乡贤回归、反哺桑梓的大平台,推进更多能人进村治村。深化村规民约落实,增进村民自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摒弃遗风陋俗。
(五)立足社会和谐,突出平安稳定,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一是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狠抓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落实好一件事一次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完成好城乡医疗保险收缴,加强城乡救助、养老和托幼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蕞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全面做好“五险”扩面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进文教卫发展。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全镇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持续完善村医务室建设,全力推动新冠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四是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好各项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五是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做好信访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打通服务群众“蕞后一公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