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潭镇:“望闻问切”工作法为化解山林和土地纠纷开出“良方”
近年来,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呈现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人群广(镇、村、组均有涉及)、复杂性大且存在一定突发情况风险隐患等特征。湖南石潭镇总结大量山林土地纠纷调解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山林土地纠纷。
石潭镇位于湘潭县西部边陲,北接云湖桥镇,南临乌石镇,东临杨嘉桥镇和射埠镇,西接湘乡市东郊乡。镇域总面积124.87平方公里,辖24个村、2个社区、1个居委会,630个村(居)民小组。2021年至2023年共三年间,石潭镇涉及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的警情共112起;涉及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的立案共2起;涉及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的信访事项共登记24起,已解决4起,13起已缓解,疑难杂症7起;涉及司法调解山林和土地权属类矛盾纠纷共78起,形成书面协议34起,口头协议44起,化解率100%。
“望”字为先,做好预防研判。石潭镇党委、政府明确了专职领导负责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根据“隐患早摸排、早处理、早排除”的原则,每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风险研判会,研究分析辖区矛盾易发生、常发生的区域,及时获取风险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不仅如此,石潭镇还组织民警、镇村干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提示群众有情况及时向村支两委、派出所、镇综治办等反馈,确保头部时间“望”到矛盾发生点。
“闻”字入手,做到洞悉全貌。调处镇域内重大疑难复杂山林和土地权属类矛盾纠纷问题,如果盲目去调解,反而容易弄巧成拙。石潭镇党委、政府牵头,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追溯矛盾源头“导火索”,确保调解工作在全面知晓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除此之外,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明确部门职责,采用部门协同的方式,建立“村社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联动机制,让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调解工作能够做到洞悉全貌,避免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遇到“突发点”,从而使矛盾纠纷升级。
“问”需于民,及时定纷止争。因山林、土地问题多属历史遗留,时间久、取证难,给调解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为有效推动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化解,石潭镇建立“1+6+N”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镇党委领导班子牵头,镇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综治办)、石潭司法所、法庭(以及事件所涉及站所)、石潭派出所、村(社区、居委会)、联村指导组6部门为主体,法律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乡贤能人等N种力量参与的合力攻坚克难。通过面对面调解、现场实地调解等方式,与当事人的充分交流,鼓励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了解到双方达成和解的“底线”在哪。在调解过程中运用法律思维进行有效识别,运用真情实感进行逐一击破,努力促使双方达成合意,积极寻求双方利益蕞大公约数,依法依理打造“私人订制”的调解协议,及时定纷止争,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切”除症结,做到举一反三。对于已经调解好的山林和土地权属纠纷举一反三,督促板块和部门负责同志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好跟踪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牢牢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耐心听取来访群众的诉求,遇到问题不退缩、不逃避,定期排查梳理群众诉求。做好经验总结,切实通过一个调解案例带动一类问题化解,改善工作方法,杜绝再次出现新的矛盾纠纷,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胡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