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岳塘区荷塘街道正江村: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11月23日一大早,顶着朦胧的雾气,走进岳塘区荷塘街道正江村,放眼望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蜿蜒村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白色围墙、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无不展示出这座小村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
而在村东一隅,几名工人正忙着搭建支架、安装玻璃,一座座玻璃智能温控室的雏形也慢慢浮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村民口中念叨着的“致富法宝”——占地面积约500亩的智慧农业产业园。
正江村位于长株潭交界核心地段,紧靠沪昆、醴易、京港澳高速,毗邻湘江航道,昭华路、滨江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却很难享受到这种“便利”,大多是处于自产自销的一个传统农业模式。村民们想要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蕞近的市场都在8公里开外,这导致不少村民空有产量而无销量。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今年3月,正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湘潭首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将该村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上8个村民小组流转过来的约500亩农用土地出租,用于发展智慧大棚农业产业项目,以数字园区和智慧农业建设为抓手,并通过探索实施 “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化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立足乡村特色,引导集中连片种植作物,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村上大多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项目园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特色农产品的销路,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劳动力,还能带动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80万元以上,村民务工收入500万元以上。”正江村党总支书记蒋勇军介绍说,“没有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首程公司不仅能免费为他们提供蔬菜种子、传授种植技术,还可以按照市场价统一回收其农产品,以点带面实现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而数字赋能产业振兴,让传统农业搭上科技快车。目前,正江村正全力打造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全市首家“智慧大棚”示范样板。该项目以正江村本土“辣椒产业”为主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指引,引进各大农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依托山东寿光成熟的水肥一体化农业种植服务体系,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推广为一体,以国际先进技术示范、良种繁育、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为出发点,打造从规划、种苗、种植、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基地实操等全方位一站式农业种植服务体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解放。
“随着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加速渗透,智慧农业发展正逢其时。”蒋勇军表示,智慧农业大棚的出现,减少了种植对自然因素的依赖,实现了光照时长可调、温度湿度可控、施肥灌溉可计划,加速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一个村,一条心;一个村,一股绳;一个村,一个梦。
产业兴旺,百姓幸福,是村书记蒋勇军在村里任职十几年来始终不变的追求。因为每天的行程总是排得密密麻麻,53岁的蒋勇军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但每每一提起乡村振兴的工作,蒋勇军的精神特别振奋。
“光我们一个村富了不算富。我们希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推动‘一村一特’形成‘一特一片’,带着周边村落一起发展,现在基础规划已经做好了,力争早日把蓝图变成现实,书写出山水相依、人景相生、产居相融、文旅相合美好画卷。”对于未来,蒋勇军满怀憧憬。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