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湘潭丨党代表热议“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
科技是国之利器,创新乃“国之大者”。党代会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发展水平,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本报记者专访了几位党代表,畅谈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
作为来自湘潭经开区的党代表,黄韧说,站在园区经济的角度来看,湘潭可以而且必定将在新的征程上展现新的作为,他对此满怀信心。
黄韧说,省委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重点是推进“两区两山三中心”建设。湘潭依靠自身区位、人才、科研等优势,主动对接“两区两山三中心”建设,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这为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园区来说,为湘潭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贡献应有之力,依靠湘潭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战略实现园区更高质量发展,也是应有之义。目前,湘潭经开区形成了“两主一特”产业体系,即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集群,以及医疗器械产业。这些产业的壮大将为湘潭“1+4”重点产业的崛起作出九华的贡献。
黄韧说,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可以探索以在九华打造长株潭湘江湾智能制造中心为抓手,强化研发,推动科研创新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推进高端技术成果转化,早日实现宏伟蓝图。
傅玲代表是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的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两段话让她印象特别深刻。一段是:全力振兴实体经济。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四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两新三电”特色品牌。还有一段是:增强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持续推进长株潭自创区湘潭智造谷建设,加大碳纳米管芯片、航空航天电缆、先进电传动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这个“三电”,指电机电控电传动,而湘电集团的主体业务是电机电控电磁能,“电传动”是湘电集团作为技术储备发展的一个新项目。
未来,湘电集团将以高质量发展成套产展为主题,聚焦“三电”主业,优化实施“三新”(智造+服务+成套)业务模式,通过深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实现“三个倍增”目标(主业倍增、效益倍增、员工收入倍增),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利润过10亿元。
傅玲介绍,2020年2月,湘电集团成立了长沙湘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电传动系统技术研发平台。这个平台汇集了28名科研人员,不仅为集团各分公司、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更有望成为电传动系统方案解决服务商。目前,长沙湘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有10余个正在研发的项目,且有超过60%的项目接到订单,总金额超过1000万元。
2020年底,湘电集团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整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步伐。结合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着力推进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力争形成1至2个具备湘电特色的“智慧产品”。同时,湘电集团还将加快“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推广和智能化电气车间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新亮点。
肖玉斌代表是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研究院技术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科技带头人。他说,科研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要让这个生命力持续旺盛,就要注重三大要素:培育人才是根本,多方融合是保障,成果转化是关键。
肖玉斌说:“我深刻地感觉到这些年湘潭市和各企业越来越重视科研创新,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收到了好的效果。”他说,前不久湘潭市公布了第八批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名单,这说明湘潭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打造“中部科创示范区”的基础。他所在的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人才待遇,开辟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发展两条通道,建立了各个级别、各个领域的人才培育制度。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理论和实践。江麓机电保持着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多方位合作,近期还与清华大学开展了自动化检测项目的合作。“科研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实力雄厚,而企业则是完全通过实践来验证并完善理论研究这个步骤。”肖玉斌说,政产学研多方融合,才能真正推动科创发展。
科研成果蕞终要转化为实际产品、创造效益、服务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江麓机电推行设计制造协同,边设计边制造,边设计边完善,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落地的时间。同时,近年来江麓集团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军工技术转民用,促进了多项民用产品质量提升。他相信,未来,“中部科创示范区”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