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唱主角湘乡市泉塘镇群众零补偿支持修路自觉参与家园建设
“零征收、零补偿”,全长14公里的湘乡市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道路,因沿线个村数百户群众的无条件支持,开创了湘乡市道路建设的新局面。
毁林占地不要补偿!泉塘镇这几百户群众的“觉悟”为何这么高?日前,我们赶去泉塘镇采访了解。
连接湘乡市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板块的主干道,途经泉塘镇南薮、军塘、双托、湖山和上湖等5个村,其中拓宽改造12公里,在南薮村泉龙果业新修2公里。“乡村振兴,主体在民。”泉塘镇党委书记张琼告诉我们,该镇通过宣传发动和思想引导,让农民自觉担当起乡村振兴的主角,“零补偿支持修路就是典型的例子”。
南薮村是湘乡市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区域之一,拓宽和新修道路涉及该村8个村民小组的105户村民。南薮村党支部书记李友平说,首先是党员干部带头承诺不要补偿;其次要逐家逐户做思想工作,“占了别人的山水田土,没有硬道理说服不了人”。
如何让镇村干部掌握这些“硬道理”呢?泉塘镇在派镇村干部外出学习、开阔眼界的同时,还多次邀请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开设专题讲座,为镇村干部全方位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先‘振心’。”张琼说,只有干群齐心、同频共振,才能走出以往农村工作中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圈。
思想上有了新境界和新认识的镇村干部到群众中宣讲乡村振兴战略时,不再是生搬硬套的文件宣讲,也没有官话、套话,老百姓爱听,也能听到心里去。心中装着“硬道理”的李友平和泉龙路负责协调的镇干部走家串户近7个月,说服了105户村民。退休教师张春桥是头部个被李友平做通思想的人,义务做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员。“乡村振兴,关键靠老百姓自己干。”张春桥说。
园区道路原来的规划不通过军塘村,但该村支部书记胡建文获知消息后,三天两头往镇上跑,软磨硬泡,硬把项目拉到了军塘村,服务好坐落在该村的湘乡市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区域之一的双波圫渔场,“乡村振兴首先靠基础设施,这样好事不给村里争取就是不称职”。据介绍,军塘村拓宽道路2.4公里,涉及45户人家的田土、水塘和地坪。胡建文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用几天时间就做通了思想工作,很多村民都是自发拆除了红线多年的桂花树。
据统计,14公里的园区道路拓宽和修建工程,涉及403户,共占水田18.3亩、土7.2亩、林地35.7亩,损坏塘基25座、地坪45处,砍挖树木2870株。若按时下征收和补偿标准,需要支付约400万元。张琼说,比地方政府节省投入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心都拧到乡村振兴这股绳上,呈现出干部群众两头热、一起撸袖加油干的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