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糌粑”闯进高端市场
拖拉机怒吼着,闪亮的犁头破土而入,沉睡一个冬天的土地带着潮湿的气息翻了一个身,醒了。播种机欢快地行进在新翻的土地上,一粒粒黑青稞飞舞着,一头钻进大地怀抱。
这是不久前隆子县春耕启动仪式上的一幕场景。每年春季,隆子县便开始播种当地特有青稞品种黑青稞。
近年来,隆子县通过“种植—加工—品牌—市场”全产业链条布局,将黑青稞从传统作物转化为富民产业,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的典范。如今,它不仅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金种子”,更是高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璀璨明珠。
资源优势——世界蕞大的黑青稞种植基地
据传,1300年前,金城公主经过隆子县叶巴村“内嘎沃”(地名)时,从邦典(藏式围裙)中落下几粒黑青稞种子,之后,黑青稞便在隆子扎下根来。
黑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青稞品种,其颖壳及籽粒表皮呈黑紫色,因富含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硒元素等营养成分而著称,同时具有低脂肪、低糖的特点。研究发现,其膳食纤维含量是小麦粉的两倍以上,且含有抗氧化成分如***化花青素,兼具健康价值与经济价值。
西藏是黑青稞的主产区,尤其以山南市隆子县为核心种植区。凭借海拔3800-4200米的高原温带干旱气候、充足日照和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隆子县成为黑青稞生长的理想区域。2023年,该县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确认为“世界蕞大黑青稞种植基地”。
自2014年起,隆子县将黑青稞列为特色支柱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推广,种植面积从1.3万亩扩展至现在的3.05万亩,单产从490斤/亩提高到560斤/亩,年均产量达1万余吨。
隆子县还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子纯度和抗逆性,确保原料供应稳定等措施,不断提高单产、不断提升品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
藏历新年刚过,“强钦青稞酒”非遗传承人洛桑多吉又支起不锈钢大锅,把一袋袋清洗过的黑青稞倒进锅里,打开煤气灶,开始新一轮的酿酒工作。
洛桑多吉是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人,他酿的青稞酒,梦幻般的红色便来自隆子县产的黑青稞。
以黑青稞为原料,以传统加工手法为基础,近年来,隆子县培育了多家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开发出黑青稞精酿啤酒、糌粑、爆米花、压缩饼干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其中,黑青稞啤酒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远销成都、拉萨等地。
到2024年,隆子县培育的4家主要加工企业加工黑青稞原料600余吨,产值达到2930万元,为群众分红22.5万元。2019年以来,向林周、墨竹工卡、朗县、措美等兄弟县累计出售良种1000余吨,实现群众创收600余万元。向县内外黑青稞加工企业出售原料2700余吨,实现创收1300余万元。
作为黑青稞主产区,隆子县黑青稞产业带动效果显著。近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物流保障等手段,不断助力黑青稞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仅以县里扶持的其中一家企业为例,便吸纳20余名大学生及贫困户就业,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以高于市价收购农户原料,辐射带动4200多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超1600元。
潜力挖掘——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推动发展
青稞是高原人民耐寒抗氧化、雄健体魄的依赖,渗透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它是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青藏高原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而黑青稞及其产业链条,则更像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宝藏。
如今,隆子县黑青稞不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还在“2018年国际商标博览节”上荣获金奖,2019年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荣誉称号,2023年被确认为“世界蕞大黑青稞种植基地”,已然成为隆子县的一张靓亮丽名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注册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隆子黑青稞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区内外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
目前,黑青稞单产提升的空间还是较大。通过探索抗病虫害品种培育,结合数字农业技术优化田间管理,隆子黑青稞这一“世界蕞大黑青稞种植基地”地位也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另外,黑青稞也具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的潜力。未来,随着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隆子黑青稞有望在健康食品领域占据更大份额,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每年的藏历二月,当头部缕春风拂过雪域高原,我区各地便陆续开始春耕春播。这是高原人民与自然对话的重要时刻,也是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见证。[详细]
春耕备耕正当时 不误农时不负春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近日,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西藏大地处处涌动着春的希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以“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为核心目标,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以赴保障农业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详细]
中国西藏网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国西藏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