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姜畲镇如何盘活闲置资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华远康养中心,老人们聚集在宽敞明亮的自助餐厅,挑选自己喜爱的菜品。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方阳 摄)
——看姜畲镇如何盘活闲置资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平整的土地,新建的厂棚,忙碌的工人……连日来,趁着晴好天气,320国道姜畲镇姜畲村段,一处旧玻璃厂改建车辆检测站的新项目正抓紧施工,争取在国庆节前后建成并投入运营,既能拉动沿线经济发展,又能为周边车主带来便利。
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源,既“筑巢引凤”,又“腾笼换鸟”……连日来,记者在雨湖区姜畲镇蹲点采访时,深切感受到该镇践行“四敢”要求、全力拼经济,唤醒闲置低效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生机与活力。
“你看食堂这么大,菜品丰富又营养,我们每天在这里吃喝玩乐,是养老,更是养身和养心!”5月29日傍晚,在位于姜畲镇的华远康养中心,几十位老人聚集在宽敞明亮的自助餐厅,挑选自己喜爱的菜品后落座,与老友边吃边聊,好不惬意。餐厅外,是一个道路洁净、树木成荫、占地100多亩的大院子,17栋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分布着供老人们颐养的******室、书画室、健身房等功能室。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房屋破损老旧、菜土稀稀拉拉的闲置区。十几年前,省地质部门从姜畲镇搬迁,当地老板一举买下该单位的地皮和房屋,一直未见盘活再用。时间一长,周边群众纷纷“圈地”种起了蔬菜。
“这么大的地荒废了可惜,村上帮你一起搞活!”两年前,姜畲村“两委”诚邀邻村老板回乡发展,双方蕞终决定因地制宜打造养老中心。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落地,镇村两级干部齐心协力,从脚步为亲调解菜农阻工纠纷,到积极热情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再到加快推进水电路“三通”……短短一年,投资2亿元的华远康养中心项目顺利落成,于去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陆续吸引了长沙、武汉、岳阳、株洲等多地老人前来入住。
开业后,该项目不仅为姜畲村增添了一张养老“新名片”,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万多元收入,还实实在在解决了10多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分拣、配菜、翻炒、包装……在原姜畲小学,几位大厨天天在这里掌勺忙碌。每天的不同时段,附近村民都能闻到屋里飘出的悠悠菜香。
原先,姜畲小学旧址仅以600元每年的价格租给一位种植户。“2000平方米的学校就这点收入,效益太低了!”2021年11月,姜畲村改变发展思路,再引邻村一老板入驻开办永澄食品加工厂,将旧学校教学楼改造一新,建起两座加工厂房,短短两个月就协助厂家走完所有规定程序,购入加工设备设施,于2022年1月正式开工投产。
“我们专做预制菜,把炒好的菜分装、封袋、冷藏,每天凌晨三四点发车,送往长沙、株洲、邵阳、怀化等多地学校。”食品厂老板周建安一边带记者参观生产车间,一边回忆,当初好几个地方想引进他的工厂,蕞后被姜畲村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永澄食品加工厂陆续研发了28种预制菜品,拿下了13个学校的订单,2022年销售总额实现300多万元。
村党总支书记袁建光不仅有长远目光,还有“生意头脑”。转租给食品加工厂后,他带领村“两委”积极协调争取,不仅将旧学校的租金涨至1万元/年,还获得上级扶持注入48万元资金入股,每年分红3.75万元,为村集体开辟了稳定“财源”。
不仅如此,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下,永澄食品加工厂种植、收购、加工“三管齐下”,开足马力生产,为当地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的同时,每年大量收购农户各类农产品达100余万元,真正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姜畲村敢想敢干,近年来已先后盘活4处闲置低效资产,成为姜畲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示范典型。姜畲镇分管经济的常务副镇长粟闯介绍:“去年,我镇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8处,有力激活了发展动能。今年预计可盘活闲置资产24处,可增加税收300余万元。”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姜畲镇经济发展之所以如此势头好、劲头足,与全镇干部全员全域全力投入招商引资、甘当企业“服务员”密不可分。姜畲镇党委成立了招商引资与返乡创业专班,创新提出“一线复线仓储冷链物流线、特色农业示范区、红色文旅康养区、新材料产业区)发展格局,为招商引资和闲置资产盘活确定了目标航向。
全镇干部以此为指引,一方面拓宽招商渠道,深挖在外的乡贤资源,逐村摸排德高望重贤人、经济发展能人、建言献策高人等108人,积极组建更新乡贤库、微信群等平台,加大宣传吸引能人回乡发展;另一方面整合商会资源,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安排专人驻守商会办公接洽。结合“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走进企业听心声,以“零距离”服务切实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乡镇的鼓励和带动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纷纷入股优质本土企业,推动村民从“局外人”“旁观者”向“局内人”“受益者”转变。粟闯告诉记者,去年盘活的18处闲置资产,相关项目已全部落地并与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累计解决近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今年计划盘活24处闲置资产,再为村集体和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就业致富机会,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