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潭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谷”里有乾坤——开放创新高地三湘行】

admin9个月前 (09-28)湘潭产业信息30

  中部“智造谷”,三十而立正青春——看湘潭高新区如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活力奔涌的湘潭高新区。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通讯员 刘澜

  坐落在湘江之滨、被誉为中部“智造谷”的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面积46.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约3400家。2009年晋升为国家高新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湘潭高新区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园区发展呈现出“高”与“新”的鲜明特质。湘潭高新区以“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为定位,先后获得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16项“国字号”荣誉。2021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1%、10.4%、8.49%。

  今年,湘潭高新区将以创建“五好”园区为主线,着力打造“一谷四区”,即以“智造谷”为核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产城融合试验区,力争国家高新区排名前进2位。

  “以造为基,以智为魂,看湘潭纳海容山,虚怀若谷;因高而远,因新而活,促产业集群聚势,壮气如虹。”

  这是一则在湘潭高新区举办的“智造谷”楹联大赛中备受好评的作品。一位评委说,短短几十字,是对园区30年来,尤其是开启“智造谷”建设新征程以来奋勇争先、快速崛起的生动诠释。

  30年筚路蓝缕,30载披荆斩棘,一批批建设者接续奋斗,唤醒了沉寂荒芜的土地,点燃了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步入“而立之年”的中部“智造谷”,犹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壮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虎虎生威、青春逼人。

  ############的3月,记者走进湘潭高新区,看园区如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擦亮中部“智造谷”这张“金字招牌”。

  ——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所创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

  园区企业华菱线缆给出的答案是——可上九天揽月!

  去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点火装置中的点火电缆和宇航员出舱缆,由华菱线缆制造。发射平台所用电器控制系统中的特控电缆及箭体上的特种导线,也有华菱线缆的身影。企业首席专家张公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电缆供货商,华菱线缆产品服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300余次,产品可靠安全,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高温电缆,已广泛用于长征系列火箭点火系统中。 方阳 摄

  立园之初,湘潭高新区就确立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30年来,从来没有因为走得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里,是多个“中国头部”的诞生地:头部台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头部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头部辆城市轻轨车,头部套船用电力推进设备……

  这里,是孕育“大国重器”的沃土:金杯电工高端特种电磁线助力国家核电项目建设,哈电风能创造了99.65%的风场可利用率,崇德科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泵轴承技术和生产工艺打破国际封锁……

  这里,是行业标准的领跑者:迅达集团“聚旋高效燃烧器”比国标节能40%,时变通讯5G通信及核心研发技术领先全球,中星电子制定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

  高科技“赋能”驱动,湘潭高新区由“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加速转变。2018年至今,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22.8亿元,年均增长率19.7%。

  湘潭高新区的“高”,还体现在发展眼界之“高”。

  当招商引资“捡到篮里就是菜”时,这里已经“腾笼换鸟”,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研发端进军;

  当大部分工业企业还在单打独斗时,这里已经致力打造产业链,形成配套优势的“强磁场”;

  当一些人还在惊呼电商时代“狼来了”时,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一批互联网头部企业已落子于此,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正是这种快人一步的审时度势和超前谋划,中部“智造谷”一路发展、一路凯歌。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找到发展风口。湘潭高新区将过去“以新能源装备、先进矿山装备、精品钢材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跃升为现在“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两主一特’产业体系”,积极铺排一批新业态、新动能、新项目,大力促进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先进矿山装备、“5G+大数据”4条产业链发展。目前,“两主一特”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是全省园区平均值的2.48倍,创新能力稳居全省园区前5位

  走进湘潭高新区院士创新产业园湖南西交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一台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名患者的身体模型,模型将用于手术模拟,为该患者实际手术提供参考。西交智造总经理谭振国介绍,依托卢秉恒院士工作站的人才优势,企业在精准医疗方面发力,3D医疗模型精度可以做到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

  2015年,湘潭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建设院士创新产业园,带动创新要素聚集。7年来,一粒粒创新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结出丰硕的果实。目前,院士创新产业园落地在孵院士项目10个,取得19个行业首创成果、近百项发明专利,涉及特种机器人、超纯高阻硅X光探测器、多肽药物研发中心等多个领域,把中部“智造谷”照耀得熠熠生辉。

  创新少不了人才。湘潭高新区通过政策引人、服务感人、事业留人,引进科技界佼佼者、行业领军人才及其高端科技项目进入院士创新产业园,已累计引进两院院士6名,聚集11位专家学者、30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及海归学者,形成了国内三四线城市少有的高端人才“集聚谷”。在院士创新产业园带动下,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在市场大潮中龙腾虎跃。

  “园区要创新,思维破局很关键。”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游志华告诉记者,针对发展面积受限的实际,园区突破传统思维,构建“1+N”布局:“1”为院士创新产业园核心区,拥有标准厂房近10万平方米;“N”,为湖南省新能源特色产业园、湘潭机器人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在哪,我们的政策和服务就辐射到哪,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产业园’。”游志华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链式发展、聚链成谷”在湘潭高新区悄然形成。

  “走,到企业去看看!”采访中,记者跟随湘潭高新区产业局负责人,走进湖南创一工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新型复合材料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

  刚进企业,几十米长的风力叶片夺人眼球。“这些产品,既要大而轻,又要大而坚固,看似矛盾,其实奥秘无穷,我们就是探寻这一奥秘的能手。”企业负责人介绍,产品使用的FRP材质,符合轻量化要求,在力学性能方面也表现出不易断、防雷击、抗冰冻、防腐蚀等特点。“叶片长度从46.5米到80.5米,可以满足陆地和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需求。”该负责人说。

  依靠创新,创一新材料与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游企业伊索尔为其稳定提供原材料,创一新材料产品则主要为哈电风能进行配套。得益于产业链壮大和产业集群发展,创一新材料销售收入连年攀升。去年,湘潭高新区负责建设的湘潭风能创新型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两主一特”3条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速达15.6%。

  创新洼地,活力奔涌。湘潭高新区“双创”工作2018年、2020年获国务院线年,科技创新获全省线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98%,是全省园区平均值的2.48倍。专利和商标注册成果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创新能力稳居全省园区前5位。”湘潭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介绍。

  以占全市0.9%的面积,创造了18.5%的规模工业增加值、12.9%的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市18.5%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过去5年,湘潭高新区交出的“成绩单”。如今,“三十而立”的中部“智造谷”,正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抓实“三量提升”,扬长避短积蓄新动能

  湘潭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陈荣

  2017年,湘潭高新区与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湘潭高新区“智造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正式提出“智造谷”,系统谋划设计了“智造谷”核心区发展蓝图。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智造谷”招牌越擦越亮,“智造谷”建设步履铿锵。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未来,湘潭高新区如何牢牢扛稳中部“智造谷”大旗、继续绽放光芒,抓实“三量提升”很关键。

  做大产业链总量。重点围绕“两主一特”主导产业及4条产业链,专注于市场主体培育,加强企业孵化,加大二次招商,引导企业入规、上市、升高。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上,依托湘电集团为龙头,着力推进电机、电控、电线电缆、风电装备等生产制造,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在钢材深加工产业领域,以湘钢为龙头,着力推进合金材料、3D打印材料和智能材料等生产,加快推进湘潭精品钢材深精加工产业园建设,形成有效聚集。

  湘潭高新区屹丰汽车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在进行自动化生产。 通讯员 摄

  做强产业链存量。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鼓励风电装备、精品钢材及新材料等行业企业围绕智能装备,柔性加工单元、加工生产线等,引入智能化设备、进行智能化工艺改造,积极创建智能车间、智能企业。积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

  做优产业链质量。专注于创新生态优化,注重构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服务功能等优化组合的多维度生态系统,形成从孵化到产业化到技术升级换代的全链条服务平台体系。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主导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体系,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主体。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湘潭市】打造“智造”新高地

【湘潭市】打造“智造”新高地

  站上“十四五”开局新起点,湘潭高新区如何保持澎湃的发展动力,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排头兵?该区不久前召开的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思路——以打造“智造谷”为战略支点,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产城融合试验区(即“一谷四区”)。   2月26日,在杭州湾平湖海域,一批由湘潭高新区企业湘电风能“独家定制”的4兆瓦风机正在海上风电...

【湘潭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系列活动科创专场来湘潭现场签约8个科技信贷项目

【湘潭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系列活动科创专场来湘潭现场签约8个科技信贷项目

  7月23日,湖南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入市州进园区系列活动科创专场在湘潭高新区举行,湘潭市5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就融资需求进行深度对接,现场签约8个科技信贷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副市长傅军出席。   科创专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启动了科技金融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入市州进园区活动,举行了银企对接会,并现场调研了科技型企业。其中,银企对接会注重融资渠...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践行高质量发展提升普惠小微服务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践行高质量发展提升普惠小微服务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24日讯近日,首届“香蜜湖杯”深圳市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深圳金融局、深圳银保监局、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指导,福田区委区政府,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   会上,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获得“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优异贡献奖”“深圳市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优异贡献奖”“深圳市制造业金融高质量发展优异贡献奖”“...

凝聚力量促发展——湘潭高新区创业中心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凝聚力量促发展——湘潭高新区创业中心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近日,湘潭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区领导吴小波,区产业局、组织人社局、科创局、高新公安分局、园区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为推进2022年“纾困增效”专项帮扶及“纾困增效”企业困难问题(头部次)的贯彻落实,会前特邀请高新公安分局和建设银行高新支行分别开展了反电信、融资产品的培训。   会上,区创业中心负...

前行·58众创湘潭新经济产业园

前行·58众创湘潭新经济产业园

  声明:,,,。详情   前行·58众创湘潭新经济产业园落户雨湖区金都商贸城,这是雨湖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成果之一。   园区自运营落地以来,引入了一勺映画、麒麟万象科技有限公司、罗杰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有效促进优秀企业与创新人才的整合与落地。未来,园区将以互联网科技、文化传媒、科技金融、动漫电竞四大产业为核心,打造综...

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陈塘科创园建设

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陈塘科创园建设

  4月9日,区委书记李学义,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明等区领导深入陈塘科创园项目现场,调研建设进展情况,并召开陈塘科创园现场调研推动会,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区领导一行认真查看陈塘科创园环境建设情况,详细了解项目进度、功能分区等相关情况。陈塘管委会负责同志现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调研推动会上,李学义指出,陈塘科创园是河西区推动...

合作共赢智造未来蓝思科技湘潭园区正式开园九华

合作共赢智造未来蓝思科技湘潭园区正式开园九华

  湘潭房地产湘潭楼市行业动态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合作共赢 智造未来 蓝思科技湘潭园区正式开园九华   3月18日,蓝思科技湘潭园区开园仪式在...

合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以“产业+科创”建设一流园区

合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以“产业+科创”建设一流园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合肥讯(记者白海星 通讯员李长龙)不久前,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创新枢纽的嘹亮号角:让科技创新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强势,通过“产业+科创”战略打造一流园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走进蔚来汽车合肥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臂抓取、放置、切割、铆接,动作连贯迅捷。基地负责人介绍,车身生产车间有307个机器人依既定程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