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何以生“寸金”?看各地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
“寸土”何以生“寸金”(深阅读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日,自然资源部认定258个县(市)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围绕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记者走进示范县(市)一线,看各地如何通过创新资源节约实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记者走进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探访首批“土地资源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看各地如何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耕余村,在占地面积114亩的扬子江新材料产业园里,装货、卸货、搬运、打磨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3年前,这里开着一家化学制品厂,由于经营效益低,一直处于停产闲置状态。
为了盘活土地,耕余村、新港村等7个村(社区)组建村级经济联合体张家港市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低效用地,拆除建筑物。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主动介入,讲解用地政策要求,指导规划设计方案编制。
一番努力,“零增地”迎来“大变样”16幢生产性用房拔地而起,均为4层及以上高标准厂房。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容积率由改造前的0.39提升至2.03,目前,产业园厂房已投入使用。
张家港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耕余村党总支书记孙晓平说,园区现引进企业16家,80%的厂房已对外出租,“还有一些企业在洽谈中,预计亩均税收将达到60万元以上,接近原地块的150倍。村级可用财力预计增加2400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中,土地资源类就有183个。”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副司长刘彦介绍,今后一段时期,各行各业用地需求仍比较大,新增空间有限,存量盘活更加重要。很多市县在存量用地盘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对于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存量盘活,让增容量不增地成为现实。”刘彦介绍,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的“增存挂钩”机制,倒逼各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8年实施以来,全国消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共计2200多万亩,相当于年度新增安排计划规模的3倍多。
据介绍,作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张家港市将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管理制度,组织编制产业用地更新专项规划,加快完成全市产业用地调查和评价,助力企业投产达效和节约用地。到2025年末,争取全市产业用地亩均税收较2023年初提高12%以上,产业用地容积率较2023年初提高6%以上。
为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山东省齐河县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摸底调查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管理。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喜迎介绍,近年来,县里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4000余亩,运用闲置厂房租赁、整片征收再开发等方式推动闲置低效用地有序退出、高效盘活。
在齐河经济开发区,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瓷砖胶产品订单。工厂总经理魏杰说,闲置厂房经过改造,装上设备就能投入使用,减少了建设时间和前期投入。此前,得知公司面临厂房困难的问题,开发区主动牵线搭桥,推动项目以厂房租赁形式落地在园区一家企业的闲置厂房内,半年多即投产。去年以来,已有12个科技型、创新型项目通过该方式在开发区落地。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持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不断提高用地效率。2022年全国建设用地6.30亿亩,较上年末净增加约440万亩,年度增幅从0.83%降至0.70%。
刘彦坦言,在一些地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较为粗放的局面依然存在,有相当规模低效用地亟待提质增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要继续优化结构,着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供地“增量递减、存量递增”和用地“规模集聚、效益递增”。
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的高层工业厂房,是当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地标性建筑。
“我们打造的是地下1层、地上12层的立体化厂房,服装加工生产流程也随之从传统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公司副经理李秋江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摊大饼的方式进行单层设计,需用地400亩左右。而建设立体化厂房,占地仅40亩,节地约90%。”近年来,宁晋县向土地复合利用要效益,培育了一批节约集约用地示范企业,带动全县节约集约用地8000余亩。
在许多地方,大企业拿地自己建楼、中小企业租用园区楼宇,一度是常见的工业用地模式。对此,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工业综合体的概念。“工业综合体是我们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探索尝试,助推产业链协同和生产要素集聚。”滨江区规划资源分局局长宓伟庆介绍。
目前,高新区(滨江)共4个工业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用地总面积194.5亩,首个工业综合体一期项目落点智造供给小镇。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雯雯说:“将不超过土地面积7%或建筑面积15%的生活配套设施集中于一定空间内,统一配建食堂、展厅、咖啡厅、图书室、健身房、停车库等设施,将有效提升园区综合使用功能。”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运营,让我们企业减轻用地建设成本,节约企业项目开发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投入,专注创新创业、安心扎根滨江。”已意向签约的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夏媛媛说。
“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刘彦说,过去10年,土地开发由“二维”向“三维”转变,不少城市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从“平方”变为“立方”,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将努力推动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5%左右。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湘潭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湘潭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归属湘潭在线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湘潭在线新闻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或利用湘潭在线新闻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视为侵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湘潭在线”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为获得信源转载资质的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信源的提供发布者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站邮箱:
湘乡试点“家庭手工车间”成为村民就近就...
清廉湘潭丨湘乡:以“红”育“廉” 建设...
2022年度驾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启动
体验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 消费者变身“...
湘潭市国资委系统党员干部集中“充电”
湘电股份荣获中国标准化领域蕞高荣誉
湘潭市扎实推进“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
湘潭税务便民办税出实招见实效 连续三年...
胡贺波到广铁集团、巨湾技研对接洽谈合作...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 再创历...
湘潭市中医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芙蓉国评论: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刘志仁与湖南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万鹏座...
刘志仁调研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
湘电股份荣获中国标准化领域蕞高荣誉
刘扬带队调研湘潭市城区交通秩序整治
“港洽周”湘潭招商引资结硕果 23个项目...
湘潭150名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 ...
广西梧州考察团来潭考察 刘志仁参加
湘潭市将组团参加“港洽周”活动
刘志仁督查创文创卫工作:凝聚合力 营造...
湘潭多部门联合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警示教...
“敢”在湘潭丨湘钢647万元奖励科技创新
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 4月湘潭市经济运行...
湖南革命军事馆文物史料征集活动公告
湘潭市属地涉网违法线索举报邮箱
湘潭日报征集视频、图片及特约通讯员
征兵监督员和征兵工作监督举报电话
市纪委、监委受理信访举报温馨提示
关于公开新闻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的公告
湘潭供电公司检修停电预告[实时更新]
******湘潭市委宣传部主管 湘潭日报社主办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湘潭)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湘潭市岳塘区湖湘南路湘潭日报社大楼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