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乡做实耕地保护开发“文章”
湘潭在线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焦丽鹏)既落实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好“存量”,又积极挖掘耕地潜力,抓好“增量”,韶山杨林乡立足农业乡镇定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推动杨林农业实现新发展。
在用好“存量”上,杨林乡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逐步向农田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覆盖,优先解决耕地的道路、沟渠等问题,确保农机能下田,沟渠能灌排。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他们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大力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政府将耕地抛荒整治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绩效考核,对整治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强化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加强新增抛荒耕地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抓整治工作不力、造成连片抛荒两亩以上的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在抓好“增量”上,杨林乡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新恢复的耕地地力肥力和保水性能差,不利于耕种粮食,首先只能通过种植其他作物培养地力。”杨林乡工作人员说。他们发现,洋姜的生长特点十分适合作为复耕复种的首选作物。在乡里的发动下,今年来,杨林乡双和、团田、瓦坪村在新恢复耕地积极发展洋姜种植,目前已种植洋姜65亩。“栽植后只要通过适当的除草、中耕、施肥等管理,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一年种植可以多年萌生受益,从较密的姜苗移栽部分到其他地块儿也不影响产量,方便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据悉,针对种植洋姜后如何显著增加集体收入问题,杨林乡负责人近日已带领各村书记集中外出学习洋姜产业化发展路径。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