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综观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无一不彰显一个路径:经济的核心是工业,工业的核心是园区。天津滨海新区,2013年对天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长沙高新区以占长沙6%的生产性用地,创造了11.3%的经济总量,对长沙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就我市而言,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1%以上。由此可见,打好园区攻坚战役,推动园区率先发展,是我市增加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之举。
反观我市,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常德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工业,工业发展的出路在园区。目前,我市园区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全省有4家千亿园区,包括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其中比较小一些的湘潭经开区,201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了48.3%;实现财政收入23.2亿元,增长了22.9%。而我们总量蕞大的常德经开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只有244亿元,增长13.6%。这种差距和不足,就是今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所以,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园区攻坚确定为“三大战役”之一,就是要举全市之力,支持园区发展,激励园区发展,加快园区发展。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园区攻坚战役打响、打好、打赢,实现全市园区发展的大提速、大提质。
园区攻坚战,是一场有重点、有方向、有目标的理性之战、科学之战。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大攻坚”:一是规划扩容攻坚。规划是纲,纲举才能目张。要优化园区布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完善全市园区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城市新区空间规划和产城融合概念规划,今年要完成全市各工业园区新一轮扩规修编,完成中联重科千亿工业走廊、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芙蓉王现代新城等各项规划编制。要发展特色园区。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同质化特征明显,园区主导产业不明、产业链条不长、竞争实力不强。要突出园区的个性和特色,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进一步优化各个园区的产业分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向专业化、精品化园区转型。要推进园区创建。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加快衔接申报步伐,以鼎城高新区、汉寿高新区、西洞庭食品工业园为基础,以中联重科千亿工业走廊为依托,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结合津澧融城,加快整合津市和澧县工业园,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二是基础设施攻坚。要统筹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城建资金的支出重点,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今年,全市要完成园区基础建设投入50亿元以上,其中常德经开区要完成15亿元以上,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要完成3亿元以上。原则上,园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全部用于园区建设,城市资产的经营收入优先支持园区发展。同时,要大胆引入市场化机制,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好市财政1亿元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对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实行以奖代补。要继续推行保证金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定期督查考核制度,推动标准化厂房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建设2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三是体制机制攻坚。体制机制一直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必须下大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的创新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各园区要全面落实“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建立相对独立的园区行政管理体制,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实行入园项目全程代办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提质;基本建立相对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充分享有财政独立支配权;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园区干部的薪酬与园区发展业绩直接挂钩;加快园区开发经营的市场化步伐,组建完成1家以上经营开发公司。通过改革和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今年来,全市上下紧跟“园区攻坚”战役的决策部署,群策群力、积极作为,助推工业园区逆势而上、稳中求进。仅仅半年,我们就欣喜地看到,园区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园区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园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57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9户。工业园区真正成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从规模工业产值绝对额看,常德经开区、桃源集中区、鼎城高新区分居前三位,分别为129.8亿元、98.8亿元和75.7亿元;从规模工业产值增幅看,西洞庭集中区、桃源集中区、津市集中区分居前三位,分别为19.1%、19%和18%;从净增规模工业企业户数来看,鼎城高新区、津市集中区和汉寿高新区分居前三位,分别净增9户、5户和4户。
基础设施投入凸显新活力。各地各园区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了园区功能配套,一批园区主干道、重点基础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空前、建设规模空前、推进进度空前,上半年完成投入24.0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3.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4%。常德经开区、桃源集中区、鼎城高新区分居前三位,分别完成4.22亿元、3.57亿元、2.99亿元。
工业项目建设展现新变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园区。上半年,工业园区签约亿元工业项目42个,开工建设亿元项目48个。纳入调度的工业园区在建项目有236个,本年计划投资195.1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21.6亿元,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的62.3%。
体制机制改革彰显新成效。各园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创造性地推进园区“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方面,各地均已出台方案,并已经对接和移交到位。如:澧县园区管委会能够独立行使发改、规划、城管、住建等部门的职能;津市市对市直12家单位的39项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位园区。等等。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工作推进有序,如:常德经开区已经初步建成并开始运作,鼎城区已经新组建高新区财政分局,并将灌溪镇、石板滩镇两个乡镇纳入高新区管理;汉寿县着力强化高新区的用人自主权,可公开自主招聘人才,自主研究副科级以下干部;澧县将园区内实现的县本级税收、非税收入及土地经营收益县级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给园区;安乡县在县政务中心加挂工业集中区审批中心牌子,全程代办项目审批事务,等等。“一司”方面进展蕞为顺利,各地均已组建园区开发经营公司,专职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和筹融资工作。
园区规划修编取得新进展。各园区均已启动新一轮扩规修编工作,聘请国内外高端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编制发展详规,园区规划面积实现了翻番。常德经开区150平方公里园区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已近完成;津市集中区三期扩规工作已基本完成;桃源县启动了漳江创业园控制性详规工作;鼎城区、汉寿县、西洞庭管理区积极配合申报国家高新区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材料已报送至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
标准化厂房建设呈现新气象。各地积极创新融资模式,认真做好要素保障,有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桃源集中区、鼎城高新区、石门经开区等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设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津市市通过招商引资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汉寿县、临澧县等地的规划建设用地已全部批回。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70.71万平方米,其中建成20.8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面积和建成面积均高于去年同期。此外,各地各园区同步紧抓招商工作,鼎城区与两家企业签订了1.4万平方米的厂房租赁协议;临澧县、澧县等地积极引进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租赁率达到60%以上。
在工业主导的前题下,市委用1115工程为常德新型工业化下一轮的发展找准了着力点。
“1115”工程即5年内,将中联重科常德工业走廊打造成为千亿走廊、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千亿园区、烟草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其中5家过100亿元。
实施“1115”工程,厘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重点、强化了支撑手段,给我市工业经济弥补自身短板、化解制约因素提供了蕞有力的政策支持;实施“1115”工程,有利于我市集约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提速发展步伐,给我市工业经济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实施“1115”工程,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将园区、产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成倍放大,带动整个经济的大跨越、大赶超,同时,全力促进“企业集中、资本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宏观导向。
实施“1115”工程,有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和谐共进,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有利于实现工业和城市协调互动、和谐共进,有利于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统筹发展。更有利于按照统筹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打好特色牌、专业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形成“点”、“线”、“面”统筹发展的格局,发挥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整体竞争优势。
按照“1115”工程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了《“1115”工程推进实施方案》,围绕3个“1”的千亿发展目标制定了《中联重科常德千亿产业走廊发展规划》、《常德市烟草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五年发展规划》。
15家企业的特派员全部到位,在尽心尽力服务企业的同时,与企业高层、企业总部对接,分别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力促“1115”工程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成效明显。去年,中联重科千亿工业走廊、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烟草千亿产业建设推进有力,进展顺利。纳入“1115”工程的核心企业完成产值919.5亿元,占到了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7%。特别是中联汉寿分公司产值达到53.4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
今年上半年,1115工程对全市工业的支撑作为更为突显。18家“1115”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96.4亿元,增长11.9%;完成增加值30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6.9%,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7%,拉动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除常德卷烟厂完成产值271.2亿元,增长13.5%外,金帛化纤、常德烟机、中联汽车起重、云锦集团、大汉集团、特力液压、晟通创元、武陵酒业和三一机械等重点企业产值均保持15%以上的增长。
仿佛已走了很远,一切又刚刚起步。常德工业的腾飞之梦,虽然做得艰难,但我们一直在路上,正在前行,从未放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