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材料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低维材料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得对应用于极端条件下(高温或酸碱腐蚀)的结构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强。碳化硅(SiC)因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低密度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SiC的室温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各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了提高SiC陶瓷的断裂韧性,常引入第二相粒子,主要包括颗粒、晶须或纤维增韧等。本文采用复合增韧的方法,选用二维材料(GNPs、Ti_3C_2)和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以硅烷偶联剂KH560和聚多巴胺(PDA)为改性剂,分别制备PDA-CNTs@f-Ti_3C_2和PDA-CNTs@f-GNPs,并以其为强韧化填料制备SiC基复合材料,改善SiC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研究结果如下:(1)PDA-CNTs@f-Ti_3C_2的制备与表征。分别采用聚多巴胺(PDA)和硅烷偶联剂KH560对CNTs、Ti_3C_2进行化学改性,然后将处理过的CNTs与Ti_3C_2键和得到PDA-CNTs@f-Ti_3C_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DA成功地对CNTs进行包覆改性,并与修饰后的Ti_3C_2颗粒结合。通过沉降实验,发现该复合材料在水溶剂中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性。(2)以PDA-CNTs@f-Ti_3C_2为强韧化填料,制备SiC基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EDS、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SiC基体相比,添加3 wt.%强韧化填料的SiC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提高了6.8%。此外,通过三点弯曲强度和单边切口梁实验可知,当强韧化填料的含量为3 wt.%时,SiC基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提高了89%(从228.99 MPa到433.55 MPa);断裂韧性提高了62%(从3.97 MPa·m~(1/2)到6.44 MPa·m~(1/2))。(3)将PDA改性的CNTs与硅烷偶联剂KH560修饰的GNPs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PDA-CNTs@f-GNPs强韧化填料,将其加入纯SiC粉中制备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强韧化填料的含量从0 wt.%增加到5 wt.%时,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逐渐降低,其中硬度降低了8.5 wt.%。此外,通过三点抗弯强度和单边切口梁实验可知,随着强韧化填料含量的增加,SiC基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当强韧化填料的含量为3 wt.%时,SiC基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蕞大,分别为370 Mpa和5.78 MPa·m~(1/2)。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徐广平;何江荣;刘鹏程;茆忠军;宋一华;谢志鹏;;振荡压力烧结技术制备高性能碳化硅陶瓷[J];中国陶瓷;2022年03期
朱玉梅,李志宏;预氧化对多孔碳化硅陶瓷抗氧化及抗热震性的影响[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付振东;赵健;戴叶婧;梁骥;刘荣正;;碳化硅陶瓷烧结助剂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1年01期
胡念武;刘雄斌;高颂;晏群山;舒灏;倪家志;田陈磊;龚泽洲;季家友;;碳化硅陶瓷膜在烟梗提取液深度净化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1年01期
肖星火;;碳化硅陶瓷性能及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7年10期
许子珊;;碳化硅陶瓷材料中硼的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87年01期
陈传武;;碳化硅陶瓷膜有望产业化[J];化工管理;2015年10期
刘海林;;碳化硅陶瓷研究[J];中国建材;2015年06期
思芳;;新型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网友世界;2014年15期
于宏林;李涵;徐鸿照;;碳化硅陶瓷固相烧结的烧结机理及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4年03期
白成英;苏魁范;邓湘云;李建保;王春鹏;景亚妮;;氧化结合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特性[J];硅酸盐通报;2013年09期
柴威;邓乾发;王羽寅;李振;袁巨龙;;碳化硅陶瓷的应用现状[J];轻工机械;2012年04期
刘霞;李洪;高鑫;李鑫;王磊;段虹;李鑫钢;;泡沫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11期
赵宏生;刘中国;杨阳;刘小雪;张凯红;李自强;;基于包混和复合添加工艺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6期
彭晓英;陈玉峰;;轻型碳化硅陶瓷反射镜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09年04期
李缨;黄凤萍;梁振海;;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应用[J];陶瓷;2007年05期
曹小明;田冲;张劲松;刘强;;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导电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6年02期
干科;许杰;王正;鲁毓钜;王亚利;杨金龙;;分散剂失效原位凝固注模成型制备碳化硅陶瓷[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邵清清;顾辉;;基于SEM表征平台对碳化硅陶瓷微结构-相变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C];2020年
王伟;茹红强;;一种新型的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吴行健;王晓刚;;碳化硅陶瓷球成型技术研究初探[A];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C];2014年
吴澜尔;;碳化硅陶瓷材料研发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姜胜强;谭援强;;基于离散元法的碳化硅陶瓷高温力学性能预测[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王晓雷;大塚克则;足立幸志;加藤康司;;碳化硅陶瓷的水润滑特性以及表面织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时利民;赵宏生;闫迎辉;唐春和;;包混工艺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孔隙率衍变过程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立同;陈立富;张颖;夏海平;;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陈健;黄政仁;刘学建;高剑琴;;直接压力成型制备碳化硅陶瓷[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段春雷;付利华;陈百义;赵文林;李晓臣;李虎;;无压烧结碳化硅工艺及应用探索[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高积强;乔冠军;金志浩;;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的工程应用[A];04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炉窑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佘继红;林庆玲;江东亮;;多孔碳化硅陶瓷的低温氧化烧结[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刘海林;霍艳丽;王春朋;唐婕;陈玉峰;;复杂形状碳化硅陶瓷制品无模制备工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梁海龙;吴彦霞;陈鑫;赵春林;黄瀚涛;唐婕;;蜂窝状碳化硅陶瓷载体的制备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陈玉峰;樊启晟;唐婕;王华;;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反射镜制备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马奇;郭兴忠;杨辉;傅培鑫;高黎华;李祥云;李志强;;喷雾造粒对固相烧结SiC陶瓷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罗度均;王扬卫;张博文;徐一博;;陶瓷倾角对长杆弹的侵彻响应[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王晓雷;大塚克则;足立幸志;加藤康司;;碳化硅陶瓷的水润滑特性以及表面织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闫永杰;高剑琴;刘学建;黄政仁;杨勇;;碳化硅陶瓷表面CrN薄膜的制备与显微结构表征[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李露;锆基陶瓷/SiC纳米线改性SiC涂层的氧化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关清心;SiC & Si器件混合型高效率低成本中点钳位型三电平电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王慧芳;低温催化反应制备β-SiC结合SiC耐火材料及其高温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郝昕;SiC 热裂解外延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程萍;非故意掺杂4H-SiC本征缺陷及退火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李笑笑;SiC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D];山东大学;2021年
王党朝;SiC基石墨烯材料制备及表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郭辉;SiC器件欧姆接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王霖;SiC纳米阵列结构调控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张东升;竹炭及SiC陶瓷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柴常春;微波低噪声放大器毁伤机理研究和SiC薄膜的外延生长与刻蚀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王鹏飞;中子辐照6H-SiC的缺陷分析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3年
李永强;高软化点聚碳硅烷的合成及低氧含量SiC纤维的制备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刘立飞;SiC陶瓷非球面磨削砂轮磨损及其对面形误差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肖志远;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王雪飞;多功能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在炭黑/白炭黑补强异戊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21年
黄良辉;超疏水性及高导电性植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张玲洁;颗粒、晶须强韧化碳化硅陶瓷及在密封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殷龙海;大中型SiC非球面反射镜确定性高效加工工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褚衍辉;SiC纳米线增韧硅基和铪基高温防氧化抗烧蚀涂层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蒋梦婷;低维材料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21年
邢志恒;光伏晶硅废料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及性能[D];海南大学;2019年
孟庆聪;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刘家栋;高温过滤用碳化硅陶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张恒;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3D打印与微结构设计[D];上海大学;2019年
许政威;碳化硅陶瓷膜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代小元;碳化硅陶瓷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刘瑞从;低维纳米相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于腾飞;双磨粒磨削碳化硅陶瓷仿真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刘善勇;激光—高温化学复合加工碳化硅陶瓷的工艺与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邢媛媛;基于Isobam凝胶体系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注凝成型与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熊俊;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与相组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郭方全;碳化硅陶瓷球的磨削机理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雷育霖;碳化硅陶瓷膜对废水中乳化油的截留及膜污染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吴国荣;碳化硅陶瓷高效磨削钻孔及其质量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童鹤;碳化硅陶瓷复合装甲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靳宁宁;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魏云静;泡沫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常永威;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周珊;含铍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全媒体记者 王珊 张泽华 实习生 闻昕;碳化硅陶瓷借“一带一路”远销海外[N];中卫日报;2022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高校教师1915万元技术入股背后[N];中国青年报;2017年
李逵;西安交大成功制备多晶致密碳化硅陶瓷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1年
杨扬;中国蕞大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3年
记者 杨扬;我国硅烷偶联剂有能力制衡国际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1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孙国平 龚雪;突破“0到1” 收获“1到N”[N];湖北日报;2021年
周燕桃 孙志鹏;新疆石河子开发区签约碳化硅陶瓷行业新项目[N];国际商报;2021年
实习记者 张佳欣;碳纳米管将普通衬衫变成心率监测器[N];科技日报;2021年
毕伟 刘言;中韩学者制备出碳纳米管夹持的金属原子链[N];科学时报;2010年
徐徐;碳纳米管造就超级蛛丝[N];中国科学报;2015年
本报记者 吴长锋;碳纳米管:个性十足的神奇材料[N];科技日报;2018年
记者 吴长锋;碳纳米管戴上“分子皇冠” 光电效应显著增加[N];科技日报;2019年
记者 沈湫莎;碳纳米管会是芯片竞争下一个“弯道”吗[N];文汇报;2019年
记者 祁豆豆;天奈科技今起招股 科创板将迎来碳纳米管龙头[N];上海证券报;2019年
记者 吴长锋;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N];科技日报;2019年
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N];科技日报;2019年
记者 刘霞;碳纳米管有望成量子单光子源[N];科技日报;2018年
白云祥;化工系与航院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N];新清华;2018年
本报记者 方慧玲;碳纳米管:后硅时代的“继承者”[N];江苏科技报;2015年
本报记者 李波;碳纳米管助力可穿戴技术突破瓶颈[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022中国知网(CNKI)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