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市湘潭成势的三道“优美弧线“湘之力”
湘江日夜奔流,在湘潭拐了蕞后一道大弯后北上洞庭。天造地设,湘江在湘潭划出了一道优美弧线年,湘潭努力以产业兴市,用真心、用******、用底气在时空的河流中划出三道“优美弧线”,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成势和胜势。
湘江在湘潭形成独具一格的U型湾。这道湾里,蕴藏着湘潭制造的辉煌历史,激荡着湘潭面对战略新机遇的雄心。
从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97位前进到67位、位居全省第三,我们看到了湘潭产业发展的蓬勃跃动;在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市州中,我们听到了湘潭转型冲锋的嘹亮号角……
2022年以来,湘潭市持续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产业兴市“千百十”工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头等大事、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嗨够湘潭”促消费、激活夜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组合拳。1至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6%,工业实缴税金同比增长1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头部。
“树政务******标杆,为企业排忧解难”“办事高效,******热情”,在湘潭经开区招商合作局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鲜红的锦旗。这是麦格纳座椅亚太区运营总监哈德曼送来的。
哈德曼所在的麦格纳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前三甲。2022年,该集团湘潭分公司在湘潭经开区落户,预计年产35万套汽车座椅、年销售额达15亿元,目前已实现达产投效。据了解,这是麦格纳首次在中国给政府部门送锦旗,感谢湘潭经开区假期加班加点为麦格纳建设了12309㎡钢结构厂房,推动企业快速投产。
好评的背后,是湘潭经开区长期实行“一个企业一套全流程******方案”“一个企业一个******专项小组”。“一对一专属******员”通过走访发现问题并上报,实现全部靶向解决、闭环处理,当即为企业解决问题率达70%以上。针对难点问题,通过限时交办、每月一次“亲商优商企业接待日”圆桌会议等帮助企业解决剩余20%的难题;还有10%的遗留问题由专人专项协商解决,打通企业项目发展中的“肠梗阻”,推进涉企遗留问题清零。
今年以来,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建立了“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全年一考核”的推进落实机制,研究制定了《湘潭市产业兴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2—2025年)》《湘潭招商引资若干激励政策(试行)》等,构建了全市统筹、市县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招商的一盘棋“大招商”格局。
1至11月,湘潭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8个,总投资807.7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同比增长28.57%;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4个,总投资242.94亿元;优特钢新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云炟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等“湘商回归”项目99个。
引进项目落地投产才能为地方经济产生新的动能。1至11月,湘潭预计累计完成外商直接投资6667.49万美元;累计完成到位内资806.41亿元。
3月18日,湘潭市产业兴市“千百十”工程推进大会召开,一批优秀企业家、企业负责人在会场前排就座。市委书记刘志仁,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在大会上与他们共话产业兴市战略。
把企业家请到前面、坐在主位,释放出了湘潭大力发展产业、全力支持企业、大抓营商环境的坚定态度。
2022年,湘潭市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十亿项目,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力争培育3个1000亿级产业、3个800亿级产业、4个500亿级产业、2个200亿级产业;重点引进培育12家以上100亿级企业、15家以上50亿级企业、15家以上20亿级企业、20家以上10亿级企业;力争1-2个100亿级项目落地湘潭,实施50个以上10亿级项目,500个以上亿元级项目”的奋斗目标。
企业在哪“安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里能让企业家“安心”。
“上批产品还没运完,新一批6000万元的订单又要投产了。”在湖南浩星钢结构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把数十吨重的钢结构产品装车,准备运往苏州,企业负责人梁辉指着货物说道。
浩星钢构2020年入驻湘潭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品应用于多个重点桥梁、铁道项目。今年上半年,企业一度面临危机:受疫情影响,合作的总包单位资金回笼明显放慢,企业运营举步为艰。用梁辉的话讲就是,“上半年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当时都有了搬走的念头”。
在了解公司情况后,雨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头部时间赶来,积极协调银行、相关单位,召开现场会。会后,雨湖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牵头协调银行为企业办理原材料专项贷款200万元,解其燃眉之急,又与厂房出租方反复沟通缓交租金;针对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派出专业人员******指导。
8月份以来,浩星钢构全面恢复生产,40多名技术工人正在赶工,计划年前完成8000万元订单。“园区联企工作人员常来现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稳住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也坚定了我们留在雨湖高新区发展的决心。”梁辉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举措。为此,湘潭聚焦“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工业项目审批实现了园区闭环,多图联审速度排名全省头部。
截至11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12%;1至10月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1个,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3.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7.6%。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报,对省政府2022年综合大督查发现的94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湘潭市心连心、面对面,优化营商环境”名列其中。
“在决定留在湘潭之前,我详细了解了湘潭在创业扶持、就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人才引进政策。”不久前与湘潭钢铁集团签约的湖南科技大学2022届毕业生夏启航坦言。
近年来,湘钢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高薪聘请、柔性引进、项目合作、校园招聘等方式,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引进博士研究生16人,专业覆盖各工科类主要专业。
从湘钢的人才引进力度可见一斑,湘潭正举全市之力向有识之士抛出“橄榄枝”。
为表示湘潭招才留才的满满诚意,市委书记刘志仁更是写信热情邀约高校毕业生在湘潭就业创业,并化身推荐官发布“聚才湘潭 价值莲城”十大人才行动。2022年,全市产业人才引进同比增长25.1%;高校毕业生引进同比增长33.2%;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同比增长26.7%。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观潮君认为,地方要发展,引进人才是基础,留住人才是关键。唯有用底气留住人才,方能赢得湘潭的未来。
为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湘潭经开区拿出“真金白银”,在创新创业园宿舍区公寓楼空置房源中,集中连片选取60套房进行改造,打造人才公寓。“家电家具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非常周到细致。”近期住进人才公寓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某项目副总指挥徐铭大力点赞。
“今年公司有2名人才享受到了相应的教育优待政策,切切实实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荣获湘潭市优秀企业家的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腾伟说,湘潭为产业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不仅打造了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也为企业留住了优秀人才。
目前,湘潭市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体系,修订升级湘潭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亲属入学、配偶就业办法,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医、配偶就业632人次。“湘潭市健全‘引育用留’新机制促进人才强市”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风吹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2023年,湘潭市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进高新”总要求和“两条线三回归”基本原则、“聚焦、激活、变革、优化”八字方针,统筹“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调结构、推改革”五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扬优成势产业兴,蓬勃发展看湘潭。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