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潭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不沿边不靠海开放的湘潭凭实力“圈粉”!

admin6个月前 (09-28)湘潭产业信息36

  果断收藏!湘潭夜市打卡地图来了!- 全文6139字 阅读约16分钟 -

  风起于湘江之滨。奔腾不息的湘江逶迤北去,唯独在湘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形成独具一格的U型湾。内陆城市湘潭不沿边不靠海,但开放的浪潮从未在这片土地停止过涌动,正如这U型一样,湘潭以改革为帆、以开放为桨,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大门。

  今年8月29日,湘潭市获评“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单位”。2021年,湘潭市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等方面措施有力,完成目标任务排名全省前列,荣获湖南省政府2021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这是湖南省政府对湘潭市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度认可。

  ◆ 湘潭市连续6年入围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在商务部“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中,湘潭与长沙共处于全国第二档获“成效较好”评定;

  ◆ 湘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获国务院督察表彰激励,湘潭实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荣誉全覆盖,全市“快递+电商”城乡商贸流通模式获商务部肯定;

  ◆ 湘潭市先后荣获“中国湘菜美食文化名城”“中国酱油之乡”荣誉称号,湘潭县荣获“中国湘莲美食之乡”荣誉称号;

  ◆ 获批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全省唯一);

  ◆ 获批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

  今年4月2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树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的鲜明导向,吹响大招商、招大商的嘹亮号角,动员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以招商引资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活水。

  近年来,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湘潭市在全省招商引资考核中挺进头部方阵,获得2021年度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7个,总投资305.96亿元,中南控股、怡亚通、大唐集团、三一重工、金龙铜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多图联审速度全省头部,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位居全省第二,重点招商项目闭环管理、社会化专业招商等机制不断完善,招商队伍专业素养、能力作风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湘潭招商引资一直保持“进”的态势。

  先后参加举办省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全球湘商大会及回潭企业家、新潭商、校友会代表座谈交流会、“百名浙商金湘潭”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活动,并出台了招商引资政策“黄金十六条”,这些新举措、新形象收到了广泛关注和点赞。第三代半导体碳纤维隔热材料产业园、海菱钢材智能深加工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等一大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成长性能好的项目纷纷落户湘潭。今年1至7月,全市累计引进湖南亚辉龙医疗器械产业园、日日顺(海尔)供应链湖南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465.26亿元,预计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9个,总投资166.89亿元;累计完成外商直接投资5109万美元,排名全省第3。

  十年来,湘潭市商务局围绕助推全市产业振兴,着眼“大招商”“招大商”,到位内资和到位外资实现逐年稳定增长。全市累计实现到位内资3652.83亿元,从2012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47亿元,年均增长19.3%;2012年至2020年累计实现到位外资100.03亿美元,年均增长15%,2021年因统计口径变化,实现外商直接投资508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总量位居全省第4。其中2013年投资60亿元的万达广场、投资20亿元的屹丰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项目仍然为湘潭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湘潭招商引资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在这一年,湘潭到位内资和到位外资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这得益于湘潭狠抓招商引资和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创新开展“云招商”,在线精准推介投资环境、重点产业,洽谈合作项目;推进社会化专业招商,聘请招商特使50名、招商顾问2名、招商中介机构9家,为湘潭市引荐对接靶向企业264家,其中已落户企业50家;以《湘潭市重点招商项目闭环管理办法》为抓手,从产业链项目对接、协调跟进、项目签约、落地服务四个阶段实施闭环管理,突出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见效,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质效。

  2022年4月2日,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大会现场。

  湘钢是湘潭对外贸易的顶梁柱、龙头老大哥,湘钢强,湘潭外贸则强。2021年,湘钢实现进出口总额126.83亿元,跃升全省进出口总量第二的企业,占全市进出口总额35.8%。2022年以来,湘钢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出口桥梁用钢、造船用钢、水电用钢等产品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公路交通、海上风电等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实现钢材出口10.88亿元,增长26.7%。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考察湘钢时提出“支持湘钢做大做强做优”的指示精神,湘潭市商务局主动服务积极推进湘钢上海国贸外贸业绩回流,预计9月份可开展首单代理开证业务,年内实现1亿元外贸进口业绩,2023年达到5亿元规模。

  湘钢生产的一批宽厚板,正吊装上船准备出口。

  在湘钢这个龙头老大哥之外,湘潭市新开拓的外贸增长点就得说到湖南吉利汽车的出口。3月28日,“湘粤非”湖南吉利汽车出口班列在湘潭综保区首发,160辆湘潭产吉利汽车将运至株洲,经铁路发车到广州黄埔港,再转海运,蕞后抵达马来西亚巴生港。湘潭融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成为我省首个以接续方式成规模使用、依托国际物流通道走出去的市州。此前的2月11日,1200辆湘潭产吉利“缤越”汽车从湘潭综保区启运出口俄罗斯,标志着湖南吉利汽车成功实现产贸融合。

  为解决湖南吉利汽车从本地出口通道问题,湘潭市商务局立足湘潭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省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引入湘粤非铁海联运运营平台在湘潭综保区设立办事处,为湘潭市外贸企业打通对非物流专线月为湘潭吉利打通了经长沙湘欧班列出口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国际物流通道;2022年,全力服务吉利在潭设立国际贸易公司,并优化吉利汽车出口国际物流线路,促成湘潭综合保税区、湖南湘粤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和湖南吉利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互签战略合作协议,顺利打通吉利汽车出口马来西亚的专线物流通道。

  “湘粤非”湖南吉利汽车出口班列从湘潭综保区出发。

  今年,吉利汽车产贸融合实现从湖南出口、三旺实业冰鲜猪肉(湖南省头部家)成功供港、东莞建兴集团德利兴仓储物流分拨中心落户湘潭等成为湘潭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今年1至7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5.02亿元,同比增长7.5%。

  回顾湘潭发展对外贸易的十年,有几个节点值得关注。

  2015年,湘潭市综合保税区顺利验收封关运行,这是长株潭首个综保区,成为湘潭市发展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引擎。韶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功入驻,实现了湘潭市通关便捷化。

  2020年,湘潭市成功获批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为湘潭开放型经济获得了国家层面新一轮政策的支持。

  十年来,湘潭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303.33亿美元,从2012年的20.73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54.9亿美元,年均增长约为11.43%,湘潭市连续6年入围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21年,湘潭有效克服疫情的影响,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3.7%,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其中华菱湘钢、朗道科技、湘潭电化、三泰农产品、梨树全创等外贸龙头企业业绩实现增长40%以上,朗道科技外贸业绩突破10亿元。

  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两年来,湘潭市通关便利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湘潭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湘潭市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绩16294.32万美元,同比增长13709.68%,在全省市州率先以“飞地模式”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2022年1至6月,湘潭市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8297.74万美元,同比增长2479%。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湘潭扩大开放的一对翅膀。十年前的2012年初,湘潭神州龙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在阿尔及利亚注册成立圣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湘潭对非贸易驶入快车道,至今已有湘钢、曼斯卡亚、哈电风能等数十家企业与非洲有贸易往来,湘潭的风力发电机组、工程机械、食品等出口到非洲国家和地区,对非投资国别涉及阿尔及利亚、肯尼亚、赞比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9年,湘潭市作为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承办单位之一,进一步有效地推动了湘潭市与非洲地区的投资合作。2021年,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湘潭市又从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到项目签约、市场采购等多方面,拓展与非洲及沿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同时为企业搭建信息桥梁,为企业增加对非洲的了解,开拓非洲市场提振信心。

  十年来,湘潭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2年,湘潭市设立了湘潭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促进了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的规范管理;

  2013年,湘潭金丰人力资源公司获批成为全市首家外经有权公司;

  2016年,湘潭市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开展战略合作,成功组织举办了“湘潭市对接东盟商机推介会”、“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湘潭市与邻近东盟合作新发展专题讲座”以及“湘潭市对接新加坡商机推介会”等系列重大活动,初步搭建了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新机制、新通道、新平台;

  2018年,湘潭市深入实施《湘潭市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湘企出海”等行动。

  湘潭市完成实际对外投资额729万美元,全省排名第3,同比增长2044%;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2500万美元,全省排名第3,同比增长12400%;

  外派劳务312人,全省排名第3,同比增长83.5%。

  实际对外投资1024万美元,全省排名第5,同比增长1001%;

  外派劳务人数310人,全省排名第1,同比增长62%;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00万元,全省排名第3,同比增长100%。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累计对外投资备案企业19家,中方投资额近亿美元,涉及坦桑尼亚、印度、新加坡、美国、老挝、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走出去”领域逐步拓宽、区域日益扩大、方式不断优化。如湘乡电力产业园实现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电力建设。

  今年夏天,“夜经济”“烟火气”成了热词。夜幕下,窑湾景区的文创、沿江风光带的点唱、莲城夜市的小吃、湘潭县湘江风光带等,灯火辉煌,人流如梭,逛夜市、看演出、品美食成为众多湘潭市民夜晚休闲的娱乐方式,日盛的城市烟火气弥漫在湘江两岸。

  见证了湘潭近十年发展的万达广场。

  为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今年7月份,湘潭市围绕“嗨够湘潭--点亮盛夏夜经济”的主题,策划了繁荣夜间经济“五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批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打造一批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制作一张夜间经济打卡地图、发放一批夜间经济促消费券、完善一批夜间经济配套服务,让夜间消费“火”起来。

  升级后的岳塘区泗神庙便民生鲜市场。

  近年来,“乐享消费 湘当韵味”嗨够湘潭消费节系列活动已经成为湘潭促进消费的品牌活动。今年系列活动因“嗨够湘潭——点亮盛夏夜经济”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起了活力四射的消费氛围,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窑湾夜市、莲城夜市、沿江路夜市等夜市活动开展极具特色,发放了一批零售、餐饮、加油、汽车消费券等,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今年1至7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55亿元,同比增长2%,与全省持平。

  2021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头部拉动力。2021年,依托各行业协会和主体企业,以实体促销和网络促销相结合,组织近500余家企业在汽车、家电用品、百货商品、住宿餐饮和成品油零售等行业,开展200多场次的促销活动。据统计,有效拉动全市家装用品、家用电器、百货商品、汽车、餐饮住宿等行业消费35亿元,对全市实体行业消费拉动近100亿元。据统计,2021年湘潭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亿元,同比增长15.9%,全省排名第1。

  十年来,湘潭内贸流通加快创新,湘潭市民的购买力得到逐年提升,市民在衣、食、居、行等方面需求日益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6026.52亿元,由2012年的353.6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69.9亿元,年均增长10.52%,其中2014、2015、2019、2021年增速排名全省第1;2021年网络零售额75亿元,全省排名第3。

  在内贸流通领域,2020年,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郑文率队来潭调研,银河商贸“快递+电商”城乡商贸流通模式得到肯定;提前完成108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湘潭市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建设模式,得到省直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站在湖南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前沿阵地,未来十年,是湘潭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加快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唐煜表示,湘潭商务将持续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机遇,推动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抢占先机,奋力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十年,湘潭将努力实现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强市初步建成,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头部方阵市州前列。

  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商贸领域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促消费转型升级,新兴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贸易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双向投资合作质效显著增强。全面对接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开放平台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

  全面对接“强省会”战略,加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新体制基本形成,全市扩大开放氛围更加浓厚,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布局更加优化,开放优势显著增强。全市推动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商务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原标题:《不沿边不靠海,开放的湘潭凭实力“圈粉”!》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1轨博会湖南轨道交通产业推介暨项目磋商会在株洲举行

2021轨博会湖南轨道交通产业推介暨项目磋商会在株洲举行

  人民网株洲12月9日电 昨日,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湖南轨道交通产业推介暨项目磋商会在株洲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献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涛等领导出席会议。   本场分会围绕轨博会“智慧轨道 联通未来”的主题,旨在宣传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就,大力推介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优质产品和服务,搭建...

7月19日第六届湘莲文化艺术旅游节暨湘莲产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等您来

7月19日第六届湘莲文化艺术旅游节暨湘莲产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等您来

  红网湘潭县分站6月24日讯(通讯员 左璆)游千年古镇,观丹霞地貌,赏万亩荷花,品地方特产。又是一年荷花香,万亩荷塘迎客来,“湘莲之乡 荷你有约”2020年中国·湘潭花石第六届湘莲文化艺术旅游节暨湘莲产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将于7月19日盛情启幕。   今年的赏荷之旅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呢?   今年湘莲文化艺术旅游节分为三个篇章,在头部篇章《爱莲说·莲韵...

“湘商回归”项目在湘潭县落地投产

“湘商回归”项目在湘潭县落地投产

  在第十届湘商大会前夕,由广东省惠州市湖南湘潭商会会员胡波投资的湖南中天恒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湘潭县投产,这是湘潭市力促“湘商回归”项目成功落地的一个实例。   一年前,中天恒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波在湖北洽谈选址投资时,惠州市湖南湘潭商会得到消息,与胡波取得联系,宣传湘潭招商引资政策,力邀胡波回潭考察。经过多次考察、洽谈,该项目蕞终落户湘潭县易俗河镇,由中天...

“百名浙商进湘潭”招商引资推介会举行刘志仁向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

“百名浙商进湘潭”招商引资推介会举行刘志仁向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

  刘志仁出席活动并讲话。摄影 凌雨晴   潭州新机遇,浙商新作为。7月8日下午,“百名浙商进湘潭”招商引资推介会在盘龙山庄大酒店召开。市委书记刘志仁,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市领导刘扬、杨真平、刘新华、伍浩、周艳希、黄韧,湖南省浙江总商会会长、湖南远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荣等近300名领导嘉宾参加。   长期以来,在湘潭市浙江商会的团结带领下...

为产业强市聚集源动力——《湘潭市产业强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2-2025年)》《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激励政策(试行)》解读

为产业强市聚集源动力——《湘潭市产业强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2-2025年)》《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激励政策(试行)》解读

  为产业强市聚集源动力——《湘潭市产业强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2-2025年)》《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激励政策(试行)》解读   产业强则城市强。要实现产业强市,招商引资是源动力。4月2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上,湘潭市正式公布了《湘潭市产业强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2022—2025年)》(以下简称《招商引资方案》)、《湘潭市招商引资若干激励政策(试行)》...

产业基金引资本引产业引智力

产业基金引资本引产业引智力

  暑期结束,湖南航空亮出的暑运“成绩单”亮眼:航班量、承运旅客量、客座率、飞机利用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0%。   5年前,针对我省没有本土航空公司这一痛点,财信金控通过旗下财信产业基金战略入股11.46亿元引入湖南航空。5年来,本土航司持续发力,“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加速成型。   根据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架构,产...

北京税收优惠政策

北京税收优惠政策

  立即咨询,匹配适合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园区招商引资服务案例,详情咨询   某上市食品企业,在园区成立销售中心,每年享受产业扶持   企业,在园区成立采购中心,落地   企业,在园区成立华南总部,每年享受投资补贴   ,在园区成立持股平台,解禁后获得   立即咨询...

发展提速雨湖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掀起新热潮

发展提速雨湖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掀起新热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记者 蒋睿 通讯员 付鼎臣 冯玉峰)4月24日,湘潭市雨湖区2022年发展提速暨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产业强区“百十亿”工程推进大会召开,以“三会合一”的形式动员全区上下以发展提速工程为主线,以实体振兴为重点,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迅速掀起经济建设新热潮,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