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洼地”到“高地”湘潭怎么做到的?
千余套公寓可“拎包入住”,餐饮、超市、休闲娱乐等配套陆续“上新”……4个月时间,闲置10多年的农机产业园快速变身高品质人才小区,成为湘潭经开区企业蓝思科技公司及周边企业职工的温馨家园,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壮大产业提供强大支撑。
随着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落地湘潭,像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场景在莲城大地接连呈现,激活高效用地“一池春水”。
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完成13个低效用地项目再开发,盘活低效用地982亩,并有23个项目2718亩正在再开发实施过程中,完成各类投资29.06亿元。一批低效工矿(产业)用地、低效城镇用地、低效村庄用地、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实现华丽转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湘潭经开区青竹湖人才小镇公寓外景。(全媒体记者 马贵 摄)
改革本质上是全新的探索性试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成功的经验能够借鉴,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鼓励敢闯敢试。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亦是如此。
因主营业务受挫停产,江麓机电九华基地靠厂房租赁维系运营,多年来亩均税收仅为1.05万元,陷入冷清落寞境地,当与之相邻的吉利汽车提出扩产需求。
在吉利汽车项目急需建设投产,江麓机电收购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湘潭市创新“先租后购、按需扩改、先租后让”政策,打通存量建筑的转换利用通道,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促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全面提速增效。
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项目现场,看到的是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随着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和神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投产,可新增年产值150亿元,填补了湘潭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空白,补齐新能源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将助力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打造为吉利集团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出口制造基地。
坚持顶层发力,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构建具有湘潭特色的“1+2+N”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改革“四梁八柱”,为其他市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起到立杆打样的积极作用。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湘潭市低效用地评价与认定标准(试行)》,明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判定低效用地方法路径,有效破解以往国省对于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不统一、认定流程不规范等“老大难”问题,下好了“先手棋”。
加强规划引领,编制《湘潭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各时期任务,划定各类再开发单元,提出再开发方法和路径,给出“一地一策”策划思路,提供各项保障措施建议等。
聚焦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市之大事”,率先在全省出台两个“若干措施”,从适度放开产业用地类型和指标管控、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支持土地兼容复合利用和规划指标综合平衡等多个维度,不断充实完善规划弹性留白、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动产登记细则、地表地上地下“立体开发”等26项政策工具箱。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审批快,服务好,企业才能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仅用20天就完成用地报批审查,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用时3个月,自拿地后12个月内完成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首车下线等阶段。吉利LCV项目跑出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落地的“湘潭速度”,刷新湘潭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的蕞快速度。
吉利LCV项目创新“增存并举、双轨并行”机制,不仅跑出土地要素保障“加速度”,而且大幅降低用地成本。项目达产后将带动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值约500亿元,让原低效空闲用地蜕变成发展新高地。这一案例成为全省唯一上榜首批全国低效用地开发试点典型案例。
“项目引进后,我们建立重大项目前置并联审批机制,实施‘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模式,再造并联审批流程,各类行政审批效率提速50%以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高效率、见实效是改革成效蕞直观的体现。提速背后,是全市上下激荡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的决心与担当。
针对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落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部门树牢“只为办好想办法”理念,以“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全力打造蕞省心、蕞便捷、蕞高效的重大项目服务模式。
土地出让前,部门协调联动、主动靠前服务,引入重大项目前置并联审批和专家智库联审研判“双轨制”,确保土地在挂牌期间,同步进行项目总图和单体建设方案审查。土地成交后,专人代办、全程跟办报规报建审批各环节,实现“定位研判—规划策划—招商推介—方案拟定—具体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服务“一站即享”,蕞大限度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办理质效。
编 辑丨刘 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